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志的意思、節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志的解釋

有節操和志氣。《後漢書·黨锢傳·李膺》:“﹝ 樊陵 ﹞後以阿附宦官,緻位太尉,為節志者所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志(jié zh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詞源 “節”原指竹節,引申為節制、氣節,如《說文解字》注“節,竹約也”,後發展出“堅守原則”之意;“志”指志向、意志,如《論語》中“志于道”強調精神追求。二者組合後,特指人在道德準則與志向追求上的自我約束。

二、權威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堅守志節,不屈服于外力”,常用于描述士人對理想信念的堅守(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7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則補充其可作動詞,表示“以節操明志”的行為(來源:中華書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三、文化語境應用 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如《後漢書》載“烈士節志,勇夫重氣”,強調在逆境中保持高尚品格。現代語境中多用于學術論著,評價曆史人物的道德操守(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漢語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節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黨锢傳·李膺》,原文記載:“﹝樊陵﹞後以阿附宦官,緻位太尉,為節志者所羞。”此處“節志者”指代堅守氣節的人,反襯樊陵因攀附權貴而喪失節操。


單字解析

  1. 節(jié):
    • 本義為竹節,引申為“節制”“操守”,如“氣節”“晚節”。
  2. 志(zhì):
    • 指“志向”“志願”,如“志存高遠”“立志”。

二字結合後,詞義融合為“兼具節操與志向”,常用于褒揚人物品格。


例句與用法

  1. 古籍例句:
    “為節志者所羞”(《後漢書》),體現對失德行為的批判。
  2. 現代造句:
    “意氣風發,寒冬散盡喜迎元旦佳節;志存高遠,春意盎然更看男兒發憤。”(含節日與勵志的雙關表達)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探讨相關詞彙或例句,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具體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拜影鞭痕碧瑠璃賓星剝膚及髓不存芥蒂不和財用逞禍稱停吃空鉏麑寸步千裡電尾斷置飯鐘幅裂甘液亘連搆訟乖常瓜祭官告郭履汗漫滈滈緩急相濟回跌假版踐盤奸宿驕惰焦躁夾助寄附鋪巨嫂苦根馬欄磨子前來切變渠門忍鸷塞人掃閣沙刼善風蛇師時值屬國隋珠和璧天下大治替另外體外谪委聚渥盛烏椑焐腳下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