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夫妻不相配。用以喻世間多不平之事。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一折:“這渾家十分标緻。便好道:巧妻常伴拙夫眠。”
關于成語“巧妻常伴拙夫眠”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字面意為“聰明的妻子常陪伴愚笨的丈夫入眠”,比喻夫妻在能力、外貌或性格上不匹配,多用于感歎婚姻中的不般配現象。該成語也引申為對世間不公平之事的諷刺。
二、出處與背景
源自元代戲曲家武漢臣的雜劇《生金閣》第一折,原文提到:“這渾家十分标緻,便好道:巧妻常伴拙夫眠。” 該句通過戲劇情節展現社會現實中的婚配矛盾。
三、深層寓意
四、使用場景
常用于文學創作或日常表達中,感歎婚姻不匹配、命運弄人,或批判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的現象。例如描述“才女嫁庸夫”“能者屈居下位”等情境。
五、延伸思考
現代視角下,該成語可引發對傳統婚戀觀、性别角色及社會資源分配的反思。部分觀點認為,婚姻中的“互補性”可能是這種現象的成因之一。
《巧妻常伴拙夫眠》是一句中國諺語,意思是聰明能幹的妻子經常陪伴愚笨的丈夫入眠。它強調了夫妻之間相互支持、互相補充的重要性。
《巧妻常伴拙夫眠》一共由7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為: 巧(工)妻(女)常(巾)伴(人)拙(手)夫(大)眠(目)。
根據筆畫數來看,各個字的筆畫數分别是: 巧(10畫)妻(8畫)常(5畫)伴(6畫)拙(9畫)夫(4畫)眠(10畫)。
《巧妻常伴拙夫眠》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句諺語,起源已經無從考究。諺語的句式簡潔明了,形象地描繪出夫妻之間的相互關系。
《巧妻常伴拙夫眠》的繁體字寫法為《巧妻常伴拙夫眠》。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在很多方面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在《巧妻常伴拙夫眠》中使用的字沒有特殊的古文寫法。
1. 妻子是一個家庭的支柱,不論是智慧還是能力都能為丈夫帶來安甯,《巧妻常伴拙夫眠》。
2. 在我們的婚姻中,我是一個非常拙笨的人,但是我的聰明妻子總是願意和我在一起,《巧妻常伴拙夫眠》。
1. 妻子才智(巧妻) 2. 平凡丈夫(拙夫) 3. 伉俪關系(夫妻) 4. 陪伴入眠(伴眠)
1. 智慧妻子常常陪伴不聰明的丈夫入眠
1. 聰明丈夫伴隨不善解的妻子入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