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桐的意思、枯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桐的解釋

(1).《後漢書·蔡邕傳》:“ 吳 人有燒桐以爨者, 邕 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後遂以“枯桐”為琴的别稱。 唐 柳宗元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詩:“若人抱奇音,朱絃縆枯桐。” 明 魏大中 《次桐陰閣韻》之一:“無絃本是一枯桐,過耳皆如雨後風。”《紅樓夢》第八6*九回:“ 黛玉 笑道:‘這張琴……雖不是焦尾枯桐,這鶴仙鳳尾,還配得齊整;龍池雁足,高下還相宜。’”參見“ 焦尾琴 ”。

(2).《晉書·張華傳》:“ 吳郡 臨平 岸崩,出一石鼓,槌之無聲。帝以問 華 , 華 曰:‘可取 蜀 中桐材,刻為魚形,扣之則鳴矣。’於是如其言,果聲聞數裡。”後因以“枯桐”代指擊鐘的直長形木魚。 宋 蘇轼 《奉敕祭西太乙和韓川韻》之三:“夢蝶猶飛旅枕,粥魚已響枯桐。” 宋 朱松 《秋懷》詩之六:“故山新稻香,粥魚響枯桐。”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枯桐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枯桐"是漢語中一個兼具自然意象與文化寓意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包含三層含義:

一、本義指枯萎的梧桐樹。《說文解字》釋"桐"為"榮木",特指梧桐科植物。古語有雲:"桐葉知秋",當梧桐葉落枝枯,便成為季節更疊的具象表達。

二、典故特指東漢蔡邕所制焦尾琴。據《後漢書》記載,吳人燒桐木炊爨,蔡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遂裁為琴,果有美音,因其尾猶焦,故稱"焦尾琴"。此典故使枯桐成為知音難覓的象征。

三、引申為懷才不遇的文人自喻。唐代李峤《桐》詩雲:"孤秀峄陽岑,亭亭出衆林。歲寒疇昔意,獨秀夜郎陰。"詩人常借枯桐喻高潔品性,雖處逆境仍保持氣節。

在傳統造物領域,《考工記》記載古代工匠取枯桐木制器,因其木質經歲月沉澱更具穩定性,這種"枯木再生"的工藝智慧,賦予物質載體以文化生命。

網絡擴展解釋

“枯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 基本比喻義
    指枯萎的桐樹,比喻事物衰敗、不景氣或人才被埋沒。例如形容資源匮乏、環境蕭條時可用此詞。

  2. 曆史典故中的代稱

    • 琴的别稱:源自《後漢書·蔡邕傳》。蔡邕用燒焦的桐木制成名琴“焦尾琴”,後以“枯桐”代指琴,如柳宗元詩句“朱弦縆枯桐”。
    • 木魚的别稱:出自《晉書·張華傳》,指擊鐘用的直長形木魚。宋代蘇轼詩中“粥魚已響枯桐”即用此典。
  3. 詩歌中的意象擴展
    唐宋詩人常以“枯桐”寄托寂寥之情,如朱松《秋懷》中“粥魚響枯桐”,既呼應典故,又渲染秋日蕭瑟氛圍(注:此出處權威性較低,僅供參考)。


“枯桐”既可直指幹枯的桐樹,也可通過典故代指琴或木魚,文學中多用于隱喻衰敗、孤寂之境。欲了解完整典故,可查閱《後漢書》《晉書》等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闆棚北京郵電大學變質表聖不宣而戰不準滄路長樂華長秋倡議船腳楚人弓存正大狐地鼈蟲低亞鬥獰風婆婆服務費該欠鋼鏰國姓爺海員恍怳還童畫院賤妾澆頓伎荷盡醉隽造鋸片刊補闊大冷土荒堆流電溜門子鑪炭闾胥門戶人家迷路謬托知己抹鄰氣淩霄漢輕鮮瓊玖榷課人文荟萃肉排三泉觞行煞性子神州華胄適願絲莊蒐獮偷梁換柱媮食象形小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