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枯桐的意思、枯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枯桐的解释

(1).《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遂以“枯桐”为琴的别称。 唐 柳宗元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诗:“若人抱奇音,朱絃縆枯桐。” 明 魏大中 《次桐阴阁韵》之一:“无絃本是一枯桐,过耳皆如雨后风。”《红楼梦》第八6*九回:“ 黛玉 笑道:‘这张琴……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仙凤尾,还配得齐整;龙池雁足,高下还相宜。’”参见“ 焦尾琴 ”。

(2).《晋书·张华传》:“ 吴郡 临平 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 华 , 华 曰:‘可取 蜀 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於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后因以“枯桐”代指击钟的直长形木鱼。 宋 苏轼 《奉敕祭西太乙和韩川韵》之三:“梦蝶犹飞旅枕,粥鱼已响枯桐。” 宋 朱松 《秋怀》诗之六:“故山新稻香,粥鱼响枯桐。”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枯桐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枯桐"是汉语中一个兼具自然意象与文化寓意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包含三层含义:

一、本义指枯萎的梧桐树。《说文解字》释"桐"为"荣木",特指梧桐科植物。古语有云:"桐叶知秋",当梧桐叶落枝枯,便成为季节更迭的具象表达。

二、典故特指东汉蔡邕所制焦尾琴。据《后汉书》记载,吴人烧桐木炊爨,蔡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遂裁为琴,果有美音,因其尾犹焦,故称"焦尾琴"。此典故使枯桐成为知音难觅的象征。

三、引申为怀才不遇的文人自喻。唐代李峤《桐》诗云:"孤秀峄阳岑,亭亭出众林。岁寒畴昔意,独秀夜郎阴。"诗人常借枯桐喻高洁品性,虽处逆境仍保持气节。

在传统造物领域,《考工记》记载古代工匠取枯桐木制器,因其木质经岁月沉淀更具稳定性,这种"枯木再生"的工艺智慧,赋予物质载体以文化生命。

网络扩展解释

“枯桐”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 基本比喻义
    指枯萎的桐树,比喻事物衰败、不景气或人才被埋没。例如形容资源匮乏、环境萧条时可用此词。

  2. 历史典故中的代称

    • 琴的别称:源自《后汉书·蔡邕传》。蔡邕用烧焦的桐木制成名琴“焦尾琴”,后以“枯桐”代指琴,如柳宗元诗句“朱弦縆枯桐”。
    • 木鱼的别称:出自《晋书·张华传》,指击钟用的直长形木鱼。宋代苏轼诗中“粥鱼已响枯桐”即用此典。
  3. 诗歌中的意象扩展
    唐宋诗人常以“枯桐”寄托寂寥之情,如朱松《秋怀》中“粥鱼响枯桐”,既呼应典故,又渲染秋日萧瑟氛围(注:此出处权威性较低,仅供参考)。


“枯桐”既可直指干枯的桐树,也可通过典故代指琴或木鱼,文学中多用于隐喻衰败、孤寂之境。欲了解完整典故,可查阅《后汉书》《晋书》等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栘陛辞别恨冰蕤不良人朝颜车尘马迹传誉麤拙大笑瞪服帝迹端冕蛾眉班放音机焚诵龟巢归老化诲幻灯片华衍恚愤蕙损兰摧枷棒重奸回卷丹倦惮鋗人坤角老儿磊瑰不覉论命梦泡秘经鸣鹤舟欧亚大陆螃蠏罢于奔命弃地七发乞觅柔腻三叠伤枯上则是即是衰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踏鞒塌嘴誊写印刷添菜天年不测鼍仙问安视膳午时狎爱下句丽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