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抹倫 ”。蒙古語morin的音譯。馬。 元 關漢卿 《哭存孝》第一折:“米罕整斤吞,扶鄰不會騎。” 元 無名氏 《嶽飛精忠》第一折:“大小三軍上抹鄰,不披鎧甲不遮身。”《剪燈馀話·至正妓人行》:“隨鑾供奉揀娉婷,特敕奴家扈蹕行。鹵簿曉排仙仗發,抹倫晴鞠繡鞍乘。”
“抹鄰”是一個源自蒙古語的漢語音譯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詞源與基本含義
“抹鄰”是蒙古語“morin”(意為“馬”)的音譯,常見于元代文獻中。例如,元雜劇《哭存孝》提到“扶鄰不會騎”,《嶽飛精忠》中也有“大小三軍上抹鄰”的描述,均以“抹鄰”代指戰馬。
語言結構與擴展解釋
文化背景與使用場景
該詞反映了元代漢語與蒙古語的交融,多用于軍事或遊牧生活相關的語境。例如,描述騎兵時常用“抹鄰”指代馬匹,體現其作為交通工具和戰争工具的雙重角色。
“抹鄰”是元代漢語對蒙古語“馬”的音譯,主要用于文學作品和曆史文獻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例,可參考關漢卿、無名氏等元代劇作家的作品原文。
《抹鄰》是指清除或消除鄰居關系,即将鄰居間的聯繫或關聯斷開的意思。這是一個較為負面的詞彙,常常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關系疏遠、冷漠或斷絕。
《抹鄰》的部首拆分為手部,它屬于手部的偏旁部首。它的筆畫數為5畫。
《抹鄰》一詞來源于古代,“抹”字意為擦去、清除,“鄰”字指的是鄰居。 綜合起來,就是擦除鄰裡關系的意思。
《抹鄰》的繁體字為「抹鄰」。
在古時候,「抹鄰」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例如:「抹鄰」、「抹隣」等,但其意義基本相同。
1. 他搬來後很久都沒有和附近的鄰居說過話,真是抹鄰行為!
2. 這個社區的人十分冷漠,大家都抹鄰得很厲害。
1. 抹去:清除、擦掉
2. 鄰居:住在附近的人
3. 抹黑:用不公正的手段诽謗、破壞别人的名譽
疏遠、冷漠、疏離
親近、友好、團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