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課的意思、榷課的詳細解釋
榷課的解釋
國家專利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畿輔·建酒樓》:“ 洪武 二十七年,上以海内太平,思與民偕樂,命工部建十酒樓於 江東門 外……而五樓則專以處侑酒歌妓者,蓋倣 宋 世故事,但不設官醖,以收榷課。”
詞語分解
- 榷的解釋 榷 è 渡水的橫木。 專賣:榷貨。榷場(征收專賣稅的交易場所)。榷稅(專賣業的稅)。 商讨:商榷。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課的解釋 課 (課) è 教學上的一個階段:上課。課時。課間。曠課。授課。課餘活動。 教學的科目:課程。課表。基礎課。專業課。課本。課文。 教書講學或攻讀學習:課徒。課讀。 古代的一種賦稅:國課。完糧交課。 使
網絡擴展解釋
“榷課”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指國家通過專賣制度征收的專利稅,常見于鹽、鐵、酒等特定商品的壟斷經營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榷”的含義
- 本義為“獨木橋”,引申為專賣、壟斷,如“榷茶”“榷稅”。
- 也包含“商讨”之意(如“商榷”),但在“榷課”中主要指國家專營。
-
“課”的含義
-
組合意義
“榷課”即國家通過控制特定商品的生産和銷售,征收的壟斷性稅收,屬于古代財政制度的一部分。
曆史背景與用例
- 明代實例: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在江東門建酒樓,雖不設官釀,但通過“榷課”征收酒水專利稅。
- 宋代案例:
杭州天禧三年(1019年)僅酒水一項榷課收入達銅錢130萬貫、鐵錢160萬貫,可見其經濟重要性。
補充說明
- 與普通稅的區别:
榷課針對壟斷商品征收,而普通稅(如田賦)覆蓋更廣泛的經濟活動。
- 現代關聯:
類似今天的煙草、鹽業等國家專營制度,但古代“榷課”更側重稅收而非管理。
參考資料
- 定義來源:漢典“榷”字解釋,查字典。
- 曆史用例:《野獲編補遺》、杭州酒稅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榷課》的意思
《榷課》是指清代時期商稅的一種征收形式。在清朝,各地商業對外交易活動都需要向政府繳納一定的稅金,這些稅金被稱為“榷課”。
拆分部首和筆畫
《榷課》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言”,分别位于左右兩側。
《榷課》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與繁體
《榷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在當時已經用來指代商稅了。清代繼承了明朝的征稅制度,也沿用了這個詞彙。
在繁體中,榷的寫法是「榷」,課的寫法是「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榷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榷」,而課的寫法稍有不同,是「課」。
例句
1. 在清代,商人每年都要為自己的生意交納榷課。
2. 榷課的金額與商業活動的規模有關。
組詞
- 征榷:征收商稅。
- 榷場:進行商業活動的場所。
- 榷商:從事商業活動的人。
近義詞
近義詞有商稅、商征。
反義詞
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