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位次低下的姬妾。《左傳·宣公三年》:“ 鄭文公 有賤妾曰 燕姞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凡是下婢賤妾,一旦得了寵,沒有不撒嬌撒癡的。”
(2).古代婦女謙稱自己。《晏子春秋·谏下二》:“負郭之民賤妾,請有道于相國,不勝其欲,願得充數乎下陳。” 三國 魏 曹植 《七哀》詩:“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清 蔣士铨 《香祖樓·觞芰》:“賤妾蒙老爺夫人這般恩意呵!”
“賤妾”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在家庭或宮廷中地位較低的侍妾,通常與正妻或其他高階妾室形成對比。此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例如《左傳·宣公三年》記載:“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這類女性因出身卑微或不受寵,在家族中缺乏話語權。
在文學作品中,“賤妾”還被用來象征身份卑微或命運坎坷的女性,如“紅顔非禍水,賤妾亦可惜”(例句)。部分語境中,該詞帶有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批判色彩。
說明:以上解釋綜合了《左傳》、樂府詩等古籍用例及現代詞典釋義,相關例句可參考、5、8等來源。如需更詳細文獻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賤妾》是一個具有貶義的詞語,用來形容低賤、卑劣、下賤的女性。通常用于罵人或侮辱他人,屬于不文明的言語。
《賤妾》兩個字的部首分别是“貝”和“女”,其中“貝”屬于貝殼的部首,而“女”則是代表女性的部首。根據《康熙字典》記載,字形外形上沒有明顯的筆畫特征。
《賤妾》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多用于描述古代宮廷中的嫔妃、宮女等身份較低的女性。由于古代社會地位的差異,這些女性經常受到諸多限制和不平等待遇,因此被稱為“賤妾”。
繁體字《賤妾》為「賤妾」。
根據古代字形演變的記錄,古時候《賤妾》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缺乏準确的曆史文獻記載,我們無法确定其具體的古代寫法。
1. 他竟然對自己的妻子說出了《賤妾》這個詞,簡直太傷人了。
2. 她被衆人稱為《賤妾》,一度陷入了極度的絕望和悲傷之中。
3. 别再用這種侮辱性的詞語來稱呼女性,不管她的身份如何,都應該互相尊重。
1. 賤人
2. 妾室
3. 賤客
4. 妾身
1. 下賤
2. 卑劣
3. 卑賤
4. 下流
1. 高貴
2. 尊貴
3. 光榮
4. 高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