鹍柱的意思、鹍柱的详细解释
鹍柱的解释
琵琶上架弦的枕木。借指琵琶。 清 崔肇琳 《菩萨蛮》词:“黛螺供十斛,妆罢人如玉。鵾柱惜年华,低回明镜前。”
词语分解
- 鹍的解释 鹍 (鵾) ū 〔鹍鸡〕古书上说的一种形似天鹅的大鸟。 (鵾) 笔画数:; 部首:鸟; 笔顺编号:
- 柱的解释 柱 ù 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柱子。柱石。顶梁柱。 形状像柱子的东西,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水柱。柱臣(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鹍柱”是一个富有古典韵味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琴相关,指代古琴上形似鹍鸟(古代传说中的大鸟)的部件或作为琴柱的雅称。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本义与核心指代:
- 古琴部件: “鹍柱”最直接的含义是指古琴上用以架弦、调节音高的部件,即“琴柱”或“琴码”。其形状有时被想象或雕刻成类似鹍鸟(一种传说中的大型鸟类,常与凤凰并提)的形象,故得名“鹍柱”。它支撑琴弦,是古琴发声的关键构件之一。
- 琴柱的雅称: 即使琴柱本身并未雕刻成鹍鸟形状,“鹍柱”也常被用作琴柱的美称或代称,取其典雅之意,源自鹍鸟的高洁形象与古琴的高雅气质相契合。
-
字义分解与意象来源:
- 鹍 (kūn): 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鸟。《说文解字》等古籍记载其为似凤的大鸟(亦有指称大鸡的说法)。在文学中,“鹍”常象征高洁、宏大或悲壮(如“鹍鸡”指大鸡,“鹍鹏”指大鹏鸟,“鹍弦”指用鹍鸡筋做的琵琶弦,后泛指琴弦)。
- 柱 (zhù): 指支撑的柱子、支柱。在乐器(尤其是弦乐器如琴、瑟)中,特指架弦的码子或支柱。
- 意象结合: “鹍柱”一词将神话鸟类“鹍”的高洁宏大形象与乐器中关键的支撑部件“柱”相结合,既点明了其物理功能(支撑琴弦),又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美感,使冰冷的乐器部件带上了生动的艺术想象和情感寄托。
-
文化意蕴与象征:
- 高雅艺术的象征: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人音乐的至高代表,象征着高雅、清幽和深厚的文化修养。“鹍柱”作为古琴的核心部件之一,自然也承载了这种文化象征意义。
- 支撑与坚韧: “柱”的本义是支撑,引申为担当、骨干。“鹍柱”一词也隐含着支撑琴音(即艺术表现)的坚韧力量。
- 神话与现实的交融: 将现实器物与神话形象结合,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浪漫的艺术想象力。
“鹍柱”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专有名词,主要指古琴上支撑琴弦的部件(琴柱),因其形或意与传说中的神鸟“鹍”相关联而得名。它既是古琴发声的物理构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代表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坚韧的支撑力量以及神话与现实交融的浪漫情怀。
参考资料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 提供“鹍”与“柱”的权威字义解释及“鹍柱”作为琴柱释义。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提供“鹍”的释义及与古琴文化的关联背景。
- 桓谭《新论·琴道》等古代音乐文献 - 作为理解古琴构造及部件名称的文化背景依据(虽未必直接记载“鹍柱”一词,但为理解其语境提供支撑)。
- 《乐府诗集》等古代文学作品 - 体现“鹍”意象在音乐、文学中的运用,间接佐证“鹍柱”的文化意蕴。
网络扩展解释
“鹍柱”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与古代乐器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鹍柱(kūn zhù)指琵琶上架弦的枕木,后借代指琵琶本身。
- 鹍:原指神话中的大鸟“鹍鸡”,古诗词中常与音乐意象关联。
- 柱:此处特指琵琶上支撑琴弦的木质结构,通过调节柱位可改变音高。
结构与功能解析
- 物理结构
琵琶的“柱”是琴颈上凸起的横木(也称“品柱”),用于固定琴弦间距,控制音阶。鹍柱作为其中一种部件,可能因材质或工艺得名。
- 文学引申
因“柱”为琵琶核心部件,古人常以“鹍柱”代指整件乐器,如清代崔肇琳《菩萨蛮》中“鵾柱惜年华”即以琵琶寄托情感。
相关例证
- 诗句引用:
“黛螺供十斛,妆罢人如玉。鵾柱惜年华,低回明镜前。”(清·崔肇琳)
此处“鵾柱”既指乐器,亦隐喻时光流逝与人物心境。
综合说明
该词属古代文学中的小众用语,现代已较少使用。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专业乐器文献,以补充网络资料的不足。
别人正在浏览...
杯蛇鼻尖璧日舶来品插关儿长谢车舩出辙叠床架屋东壁余光短箫访闻反求诸己反应粉署高踪观机而动官邑好货核子后乘绛云疾捷静智进锐退速锦綉前程瘠颜恳乞魁健魁星阁来者不善骡军纳粮炮子侵败蛩蛩駏驉砌体秋霜歧言却论戎王使者丧话善谑声明神后射雉施斋树拔水泡束头厮波送往事居邃博袒括同朝头眩目昏晚霭玩黩稳展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