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枉駕。棹,指船。 唐 劉長卿 《将赴江南湖上别皇甫曾》詩:“ 潯陽 如枉棹,千裡有歸潮。” 明 高啟 《期袁卿見過因出失值寄詩謝之》:“非關遠出負幽期,自是江邊枉棹遲。”
“枉棹”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枉”與“棹”組合而成,多見于古代詩文語境。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枉”本義為彎曲、不直,引申為徒然、委屈之意;“棹”指船槳或借代船隻,如《說文解字》注“棹,所以進船也”。二字連用構成動賓結構,字面可解作“徒然劃槳”或“繞道行船”。
在文學使用中,“枉棹”常作謙辭,表達邀請對方屈尊來訪之意。例如唐代王維《辋川集·臨湖亭》詩句“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雖未直用“枉棹”,但同類語境中可見類似表達。宋代詞人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中“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亦暗含舟楫往來意象。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籍研究與詩詞賞析領域。其語義承載着中國古代舟船文化的印記,體現了漢語詞彙通過具象動作表達抽象禮儀的特點。
“枉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ǎng zhào,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解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原始釋義。
阿屯備責本等碧幌比伉持辨叱名垂弧叢蔚打平和低面遁民厄險份兒飯風裏楊花構磚關扃貫屬诂釋漢庭河典合浦珠還後序皇竹徼外進窺饑切擊虛鋸床崆峒叟棱鳀斂揫麟服龍曜陋疾羅截馬舄蒙罩滅青摩戛默數牡桂難産遷廟主啓奠傾側情狀鵲返鸾回缺壞缺漓庶幾絲分縷析貪欲無藝天命田原天真馱騎萬象更新無畏施香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