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妻和兒女。《後漢書·獨行傳·範式》:“乃營護 平子 妻兒,身自送喪於 臨湘 。” 唐 白居易 《偶作寄朗之》詩:“歡娛接賓客,飽暖及妻兒。”《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急忙心生一計,分咐妻兒取些湯水,把兩個人都遣開了。”
(2).指妻。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五三出:“它是你妻兒怎抛棄?” 元 無名氏 《小孫屠》戲文第八出:“自今一家要和氣,改日與你娶房妻兒。”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四折:“誰着你戲弄人家妻兒,迤逗人家婆娘!”
“妻兒”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
泛指妻子和兒女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強調家庭成員的整體性,如《後漢書》中提到的“營護平子妻兒”。白居易詩句“飽暖及妻兒”也體現了這一含義。
單指妻子
部分古代文獻中,“妻兒”僅指妻子,如元曲《張協狀元》中的用法:“它是你妻兒怎抛棄?”。宋代戲曲《小孫屠》中“娶房妻兒”也指娶妻。
古代側重“妻子和兒子”
早期文獻中“妻兒”多指代妻子和兒子,女兒常被排除在外()。例如《初刻拍案驚奇》中“妻兒”僅包含妻與子。
現代擴展為“妻子和子女”
隨着語言發展,現代釋義更強調性别平等,将“兒”泛化為子女,如《現代漢語詞典》将其解釋為“妻和兒女”。
該詞在不同曆史階段存在語義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後漢書》《董西廂》等文獻來源。
妻兒是指妻子和子女,是漢字組詞中的一個常見詞語。它包含了兩個字:妻和兒。
妻的部首是女字旁,總共有8個筆畫;兒的部首是子字旁,總共有2個筆畫。
妻兒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妻子對應着女方在婚姻中的地位,而兒子則代表着後代傳承家族的責任。因此,妻兒一般用來表示家庭中的妻子和子女。
在繁體字中,妻和兒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分别是妻和兒。
在古代,妻兒的寫法稍有不同。妻字的古代寫法是妻,兒字的古代寫法是兒。這些古代的字形經過演變,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妻和兒。
1. 他是個好丈夫,對妻兒非常關心照顧。
2. 她把妻兒留在家裡,獨自承擔起外出打工的責任。
妻兒在組詞中可以和其他詞搭配使用,如:
夫妻、丈夫、妻子、妻子、子女、父母、家庭等。
近義詞:家人、家屬、親人。
反義詞:單身、孤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