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焚硯的意思、焚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焚硯的解釋

見“ 焚研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焚硯"是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文人因自歎才學不如他人而焚燒自己的硯台,以示不再寫作或自謙不如。它體現了古代文人的謙遜态度和對他人才華的敬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焚"指焚燒,"硯"指文房四寶中的硯台。合指焚燒書寫工具,象征放棄筆墨生涯。

  2. 引申義

    比喻文人因深感自身才華不及他人,自愧弗如,故毀棄文具以示謙退。常與"焚筆"并用,如"焚筆毀硯"。


二、典故出處

該詞典出唐代文人争勝的轶事,與"陸海潘江"的典故相關:


三、文化内涵

  1. 謙遜品德

    反映傳統文人"見賢思齊"的修養,如《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實踐。

  2. 才學敬畏

    對卓越文學成就的推崇,如蘇轼評陶淵明詩"質而實绮,癯而實腴",暗含敬服之意。

  3. 自我警醒

    類似"江郎才盡"的危機意識,但更強調主動退讓而非被動枯竭。


四、引用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七卷)

    "焚硯"詞條釋為:"自愧文不如人而欲焚毀硯台,不複寫作。"

  2. 《晉書·卷五十四·陸機傳》

    載陸機見潘嶽文采後的反應:"機見而稱善,謂其徒曰:‘見此茫茫,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複誰能遣此!’遂焚其硯。"

  3. 王勃《滕王閣序》

    "請灑潘江,各傾陸海"為"焚硯"典故的文學源頭。


五、現代使用

今多用于謙辭或文學評論,例:

"讀罷先生宏論,直欲焚硯——晚輩拙筆何敢再言文章!"

此詞雖罕用于口語,但在文史研究中仍具生命力,常見于對古典文人精神的探讨中。

網絡擴展解釋

“焚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én yàn,其核心含義是自愧文才不如他人,自毀筆硯以示不再寫作,亦作“焚研”。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自謙文才:指因自覺文章不如他人,羞愧到想燒毀自己的硯台,表達不再著述的決心。
  2. 典故來源:出自《晉書·陸機傳》。西晉文學家陸機才華橫溢,其弟陸雲在信中提及,有人讀陸機文章後感歎“欲焚筆硯”,認為無法超越。

文學引用


常見誤讀

需注意,部分資料(如)誤将“焚硯”解釋為“因急需用錢變賣貴重物品”,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主流釋義仍以文才自謙為主。


“焚硯”承載了中國古代文人對自身才華的謙遜态度,常用于文學創作與評價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晉書》或唐代詩文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鞍子标新豎異不幹淨不識竅顫笃速長箔昶衍捶胸樗翁出幽村社長帶口搭接掂提跌目凍天行鬥阋諷翫割塞拱别溝門韓朋後昆恢博胡虜渾沌堅定醮酒角争戒寒桀犬禁動金麟近名金吾不禁巾子金鍐空頭交易琅華溜槽柳蒲履迹梅勒章京倪嗣沖潛水員牽絲傀儡敲山振虎起利青尊全羽虱蠱贖銀訟田同塵合污通品秃山僞戾武火仙毫霞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