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傳誌 ”。文體名。即傳記。記載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或書籍。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辨證·文公能畫》:“又 歐文 説 林逋 亦能畫,皆傳志所不載也。” 清 恽敬 《<李氏三忠事迹考證>書後》:“ 宜興 李慶來 鹿耔 采集先世三忠事蹟,為考證一卷,而以諸名人所為傳志雜文冠之。” 章炳麟 《文學說例》:“夫惟官號地望,著於标題,施於傳誌譜録者,必用今名,而廢棄、外來、新造之語,皆不得代,此文辭之恒例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沿路有人發一張《克氏日報》,上面還載着許多弔文傳志。”
見“ 傳志 ”。
“傳志”是一個中文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傳志是文體名,屬于傳記類,用于記載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或書籍。其名稱由“傳”(傳記)和“志”(記錄)組合而成,強調對人物生平的客觀記述。
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中提到“傳志所不載”,清代恽敬也在著作中引用傳志内容,說明其作為文獻記載的權威性。
需注意“傳志”與普通傳記的細微區别:傳志更強調對人物事迹的系統性記錄,常與曆史考證結合,而傳記範圍更廣,包含文學性創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企業或人名案例,可參考搜索結果中的公司信息(如-14)。
《傳志》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傳承和追求人生理想和志向。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具備奮鬥精神、追求卓越并緻力于實現自身理想的人。
《傳志》這個詞的部首是“傳”和“志”,其中“傳”是左右結構的偏旁部首,表示傳遞和傳承的意思;“志”則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表示人的理想和志向。
《傳志》這個詞的拆分筆畫為8畫。其中,“傳”有6畫,“志”有2畫。
《傳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尚書·周書·地官》。“傳志”一詞最早是用來描述帝王傳揚自己的政績和志向,後來逐漸被引申為個人追求理想和志向的說法。
《傳志》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為「傳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對于《傳志》這個詞,一般使用傳統的篆書或隸書風格來書寫。
以下是幾個關于《傳志》的例句:
他是一個傳志的青年,不僅追求個人成功,還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這本書以鮮明的個性和傳志的精神,給人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
與《傳志》相關的詞組包括:追求志向、理想傳承、志向追求等。
《傳志》的近義詞可以是:志向追求、理想追求、追求夢想等。
《傳志》的反義詞可以是:背離理想、放棄志向、絕望失去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