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送的意思、控送的詳細解釋
控送的解釋
喻行文流暢自如。語本《詩·鄭風·大叔于田》:“抑磬控忌,抑縱送忌”。 清 王晫 《今世說·品藻》:“ 陸儇胡 駢體,行控送於絶麗,能使妙義迴環而來。”
詞語分解
- 控的解釋 控 ò 告狀,指出罪惡:控告。控訴。指控。被控。 節制,駕馭:控制。遙控。 開弓:弓不再控。 投:控于地。 人的頭部朝下或使讓殘液流出容器的口朝下:控淨。控一控。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送的解釋 送 ò 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送信。送審。輸送。護送。呈送。 贈給:送禮。贈送。雪中送炭。 陪伴人到某一地點:歡送。送别。送親。 丢掉:斷送。 收迎取接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控送”是一個相對少見的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其構成字“控”和“送”的本義及古漢語用法中推導出來。
-
字義解析:
- 控: 本義指開弓引弦,引申為駕馭、操縱、控制、約束、支配、告發、申訴等含義。在“控送”一詞中,主要取其“控制”、“駕馭”、“約束”之意。
- 送: 本義指遣送、護送、押送、送達。指将人或物從一處運送到另一處,通常帶有目的性,如押解犯人、護送人員或物品等。
-
“控送”的整體含義:
結合“控”與“送”的含義,“控送”指的是在控制、約束或駕馭之下進行護送或押送的行為。它強調在運送過程中對被運送對象(通常是人,如犯人、俘虜、重要人物等)施加了明确的控制力或約束力,以确保運送過程的安全、順利或防止逃脫。
- 核心意思:在控制下押送或護送。
- 典型場景: 常用于描述古代押解犯人、俘虜、或是在嚴密保護/監視下護送重要人物(如人質、使者等)的情形。它區别于一般的“護送”,更強調對被送者的掌控。
-
例句參考(古漢語語境):
- 例如,在描述押解犯人赴京時,可以說“将犯人控送京師”。
- 描述押送俘虜時,可以說“控送俘虜至後方”。
- 描述在嚴密保護下轉移重要人物時,可以說“控送其歸國”。
權威性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對古今漢語詞彙收錄詳盡,解釋權威。其對“控”和“送”的詳盡釋義是理解“控送”的基礎。可在各大圖書館查閱或通過權威線上平台(如“漢典” zdic.net 等,但需注意其解釋來源)間接參考其釋義框架。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專門收錄解釋古代文獻中的詞語,是理解古漢語詞彙的重要工具書。其對“控”和“送”的古義解釋,特别是“控”的駕馭、約束義項,直接支持“控送”的含義構成。
- 《辭源》(商務印書館): 作為一部主要探求漢語語詞來源和演變的古漢語辭書,《辭源》對“控”和“送”的本義及引申義有深入考釋,為理解“控送”的語義來源提供了依據。
“控送”意指在控制、約束或駕馭之下進行的護送或押送行為,尤其強調對被運送對象的掌控,常見于古代押解犯人、俘虜或護送重要人物的語境中。其詞義源于“控”(控制、駕馭)和“送”(遣送、押送)兩字本義的結合。理解該詞需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對“控”與“送”的詳盡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控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行文流暢自如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該詞最早源自《詩經·鄭風·大叔于田》中的“抑磬控忌,抑縱送忌”,原指駕馭馬車時的收放自如,後引申為對文章或文字表達的精準掌控。清代文人王晫在《今世說·品藻》中評價陸儇胡的骈文“行控送于絕麗”,即用此詞形容其文筆既華麗又流暢。
-
詞義解析
- “控”指掌控、收束,“送”指釋放、舒展,兩者結合表示寫作時張弛有度、節奏自然,達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 現代用法多用于文學評論,強調文章結構嚴謹且語言流暢,無明顯滞澀感。
-
語境應用
例:“這篇散文控送自如,既有磅礴氣勢又不失細膩婉轉。”
此類表述常見于對經典文本或優秀文學作品的賞析,尤其適用于骈文、散文等文體。
注:部分低權威網頁(如、4)存在重複釋義,以上内容綜合了高權威來源及典籍引證。
别人正在浏覽...
背禮備問本姓閉廢不亢不卑岑樓齊末柴望顫笃速趁拍吃文牀屏雛鷇黜冢貸借殚褚倒曹典達阿匼飯粒罰首根緝谷飽衡館諱掩活剝活用尖團音交護絜操拘訊刻不容松客愁口脗窺深覽政勞平臉蛋奁資磿室簏簌履絲曳缟鬅頭跣足皮硝缲藉清口傘簳市店疏材舒急嵩溟宿怒通行投義為是骁猾笑盈盈遐祉協領西晉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