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罰首的意思、罰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罰首的解釋

猶罪魁。《三國志·魏志·文德郭皇後傳》:“今世婦女少,當配将士,不得因緣取以為妾也。宜各自慎,無為罰首。”《晉書·庾純傳》:“是為 公旦 立法,還自越之; 魯侯 為子,即為罰首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罰首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過錯或罪行而首當其沖被懲罰的人,強調個體在群體中承擔首要責任。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及用法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罰”指處罰、懲戒,“首”意為最先、領頭者。合稱“罰首”即指因行為失當而成為首要懲處對象的人,常見于描述集體過失中責任最重者。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

  2. 語境延伸

    在曆史文獻中,“罰首”常與“脅從”相對,體現古代“懲首惡,赦隨從”的法律原則。例如《左傳》中“誅其罰首,而赦其餘”即強調區分主犯與從犯。


二、語源與結構


三、現代用法與示例

  1. 書面語場景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正式文書或曆史叙述,如:

    “此次舞弊案中,主考官被定為罰首,革職查辦。”

  2. 近義對比

    • 首惡:側重主觀惡性(如“鏟除首惡”);
    • 禍首:強調引發災禍(如“事故禍首”);
    • 罰首:突出懲處次序(如“以儆效尤,嚴懲罰首”)。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7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
  2. 王力《古代漢語詞彙學》,商務印書館,2013年修訂版。
  3. 《大明律·刑律》,中華書局點校本,2005年。

(注:線上詞典資源可參考漢語詞典數據庫,但具體詞條需訂閱查閱;古籍來源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核實。)

網絡擴展解釋

“罰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罪魁”,即指主要責任人或引發禍患的根源。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2.古籍用例

3.使用場景

4.注意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安八音疊奏八一三事變鞭子賓相材女樂才賢吹韲典冊甸兒颠番玷漏雕镂東搜西羅翻然改進墳田驸騄榦河合志賄單會酒降敕吉诃德機悟激越康歌空手匡贊泐失兩箱林湍漏卮亂動馬蹄帖拿敗平雅前臂千裡神交牽位寝車邱阿取将橪棗瑞月三清境善始善終生理鹽水霜照庶産樹倒根摧私誠襚衣索絕騰說題漢柱望姓汙德下釀校事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