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簏簌的意思、簏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簏簌的解釋

[hanging down;drooping] 下垂的樣子

钗垂簏簌

詳細解釋

下垂貌。 唐 李郢 《張郎中宅戲贈》詩:“薄雪燕蓊紫燕釵,釵垂簏簌抱香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簏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ù sù,主要用于形容物體下垂或搖曳的形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物體“下垂的樣子”,常用來描述钗飾、珠簾等物品的垂落狀态。例如唐代詩人李郢在《張郎中宅戲贈》中寫道:“钗垂簏簌抱香懷”,生動刻畫了钗飾低垂的姿态。

  2. 文學應用
    在古詩詞中,“簏簌”多與自然景物或裝飾物相關,如“曉露垂珠簏簌”形容露珠綴滿枝葉的下垂感,或“簏簌蕭蕭”表現風吹動時的搖曳動态。

  3. 注意區分“琭簌”
    另有一個同音詞“琭簌”(lù sù),但含義不同,特指流蘇、彩羽等絲線制成的垂飾,如明代賈仲名《金安壽》中提到的“珠琭簌”。兩者字形、用法需注意區别。

  4.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學創作或古典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簏簌》的意思及來源

《簏簌》(lù sū)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風聲、樹葉摩擦的聲音。它的拆分部首是⺮ (竹)和糸(纟),總共有14個筆畫。

《簏簌》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文言文中。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它被寫作「簏簌」(簡體字:簏簌,繁體字:簏簌)。

繁體字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簏簌》的繁體字為「簏簌」,由兩個完全一樣的部首「⺮」和兩個完全一樣的部首「糸」組成。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簏簌」通常是由豎排書寫,有時會在字上面加上一點,表示它是一個形容詞。

例句

1. 風吹過樹梢時,發出一陣簏簌的聲音。

2. 黃昏時分,海面上傳來了細微的簏簌聲。

3. 在冬天的寒夜裡,窗外傳來幾聲微弱的簏簌,讓人感到甯靜。

組詞

簏簌聲、簏簌聲音、簏簌細語

近義詞

細碎聲、沙沙聲、沙沙作響

反義詞

寂靜、嘈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