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活活地剝皮。意謂活殺。 明 徐複祚 《投梭記·陰伏》:“ 江 東臣子似湯雞,活剝生擒任我為。”
(2).比喻機械地模仿或搬用。 明 阮大鋮 《燕子箋·偕征》:“依樣畫葫蘆,偷取者也之乎,活剝些兒,告過休嫌妬。”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 德 法 二國之外形,亦非吾邦所可活剝。” 魯迅 《華蓋集·咬文嚼字三》:“據考據家說,這 曹子建 的《七步詩》是假的。但也沒有什麼大相幹,姑且利用它來活剝一首,替豆萁伸冤。”
“活剝”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字面含義
指活生生地剝去皮毛,常用于描述極端殘忍的行為。如明代戲曲《投梭記》中“活剝生擒任我為”,即強調對生命的直接摧殘。
比喻含義
更常見的是引申為對事物機械模仿或生搬硬套。例如:
語言特點
該詞屬于貶義成語,結構為“動詞+動詞”,強調動作的殘酷性或方式的拙劣性。現代多用于批判缺乏創新的模仿行為,如學術抄襲、藝術複制等場景。
《活剝》這個詞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剝取活着的皮膚或者衣物。它形象地描繪了對生物或物體進行殘酷的剝離行為。
《活剝》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勹”和“刂”,其中“勹”指的是“包圍”,而“刂”指的是“刀”,表示切或割的意思。
根據《漢字結構規範》的規定,這個詞的拆分筆畫為10畫。
《活剝》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中國傳統文化,常用于描寫殘酷虐待或剝削他人的行為。它常常用來形容暴力或不人道的行為。
《活剝》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活剝」。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活剝》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為「活剮」,其中的「剮」字是指用刀割開的意思。
1. 那個殘忍的殺手活剝了受害者的皮膚。
2. 這家工廠剝削工人的勞動力,就像活剝他們的血汗一樣。
活生生、剝削、剝離
剝皮、剝取、剝削
保護、保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