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團音的意思、尖團音的詳細解釋
尖團音的解釋
尖音和團音的合稱。普通話語音中不分尖團。昆曲所謂尖團音範圍還要廣些。
詞語分解
- 尖的解釋 尖 ā 銳利的末端或細小的部分:尖銳。尖刻(說話尖酸刻薄)。尖酸。打尖。尖端。 感覺敏銳:眼尖。 聲音高而細:尖脆。尖嫩。 出類拔萃的人或事物:技術尖子。 秃背 筆畫數:; 部首:小; 筆順編號:
- 團音的解釋 尖音的對稱。又,戲曲咬字分别尖團,以舌抵腭之音謂之團音,如“衝”、“川”之類。 張天翼 《夏夜夢》:“他叫她注意轉彎摸角的那種味兒,并且告訴她‘酒’字應該咬成尖音。他歎了一口氣,唉,尖音、團音如今是很
專業解析
尖團音是漢語音韻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漢語方言中古精組聲母(精、清、從、心、邪)與見曉組聲母(見、溪、群、曉、匣)在今細音(即齊齒呼和撮口呼韻母)前的分化與合并現象。其核心在于聲母發音部位和方法的差異在細音前的表現。
一、核心定義
- 尖音:指古精組聲母(z/c/s)在今細音(i、ü及以i、ü開頭的韻母)前的讀音。發音部位在舌尖齒龈,如“精”(zīng)、“清”(cīng)、“星”(sīng)中的聲母(在保留尖音的方言中)。
- 團音:指古見曉組聲母(g/k/h)在今細音前的讀音。發音部位在舌面硬腭,如“經”(jīng)、“輕”(qīng)、“興”(xīng)中的聲母(j/q/x)。
二、曆史演變與方言差異
- 中古音基礎:中古漢語中,精組(舌尖前音)和見曉組(舌根音)是發音部位完全不同的兩組聲母。
- 腭化與合流:在近代漢語發展過程中,見曉組聲母在細音前發生了“腭化”音變(舌根音向舌面音變化,g/k/h → j/q/x)。精組聲母在細音前是否也發生腭化(z/c/s → j/q/x),導緻了方言差異:
- 尖團分立:精組在細音前仍讀z/c/s(尖音),見曉組在細音前讀j/q/x(團音)。如部分膠遼官話(青島話)、部分中原官話、吳語(蘇州話)、部分晉語、部分贛語等。例如蘇州話“精” /tsiŋ/ ≠ “經” /tɕiŋ/。
- 尖團合流:精組在細音前也腭化為j/q/x,與見曉組合并。如北京官話、東北官話、西南官話、粵語、客家話等。例如普通話“精=經”都讀 jīng,“清=輕”都讀 qīng,“星=興”都讀 xīng。
三、現代标準語的地位
- 普通話規範:現代漢語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标準音)屬于尖團合流的方言。古精組和見曉組在今細音前的聲母都讀作舌面音 j、q、x。這是普通話語音系統的一個重要特征。
四、實例對比
例字 |
中古聲母 |
中古韻母 |
尖音方言讀音 |
團音方言讀音 |
普通話讀音 |
精 |
精 |
清開三青 |
/tsiŋ/ |
/tɕiŋ/ |
jīng |
經 |
見 |
青開四青 |
/tɕiŋ/ |
/tɕiŋ/ |
jīng |
清 |
清 |
清開三清 |
/tsʰiŋ/ |
/tɕʰiŋ/ |
qīng |
輕 |
溪 |
清開三清 |
/tɕʰiŋ/ |
/tɕʰiŋ/ |
qīng |
星 |
心 |
青開四青 |
/siŋ/ |
/ɕiŋ/ |
xīng |
興 |
曉 |
蒸開三蒸 |
/ɕiŋ/ |
/ɕiŋ/ |
xīng |
引用參考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權威詞典定義基礎)
- 袁家骅 等. (2001). 《漢語方言概要》(第2版). 語文出版社. (方言分布差異詳述)
- 王力. (1980). 《漢語史稿》. 中華書局. (曆史音變與腭化過程)
-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 (2015). 《現代漢語》. 商務印書館. (普通話語音系統特征)
- 全國語言文字标準化技術委員會. (2010). 《漢語拼音方案》.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 (普通話标準音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尖團音是漢語音韻學中的概念,指因聲母差異形成的兩類發音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尖團音由尖音和團音組成:
- 尖音:以聲母z、c、s 與i、ü 或i、ü開頭的韻母(如ian、üan)相拼,例如“尖”(zian)、“千”(cian)、“先”(sian)。
- 團音:以聲母j、q、x 與i、ü 或相關韻母相拼,例如“間”(jian)、“牽”(qian)、“閑”(xian)。
2.發音差異
尖音與團音的根本區别在于聲母來源:
- 尖音源自古漢語的精組聲母(舌尖前音z/c/s),發音時舌尖抵下齒背。
- 團音源自古漢語的見組聲母(舌面後音g/k/h),後腭化為舌面音j/q/x。
3.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
- 分尖團:部分方言(如膠遼官話、吳語)仍保留尖團區分。例如“酒”(ziu,尖音)與“久”(jiu,團音)發音不同。
- 不分尖團:普通話及多數北方方言中,尖音已并入團音,統讀為j/q/x,如“尖=兼”(jiān)。
4.曆史演變
- 清代《圓音正考》首次系統區分尖團音,原為規範滿漢對音。
- 北方官話中,精組聲母在細音(i、ü類韻母)前逐漸腭化,與見組腭化後的j/q/x合并,導緻尖團合流。
5.其他語境
- 戲曲領域(如昆曲)的尖團音範圍更廣,涉及更多古音區分。
- 部分文獻誤将尖團音描述為“聲音刺耳”,實為望文生義,需結合語言學定義理解。
尖團音反映了漢語聲母的曆史分合,是研究方言演變和傳統戲曲發音的重要依據。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方言案例或曆史文獻,可參考(搜狗百科)或(語言學論文)。
别人正在浏覽...
拔扈鳻盾背饑荒側言産院徹裡至外塵塵刹刹趁閑垂虹橋反生香副經理戆投供支規勸鼓浪過節兒鼓石邯淡回伏穢囊監故嗟慕浸蠹旌币徑然畸态疾威開拓窺玩濫漫攬月勞情梁山泊亂命民長男同志餒棄潘子跑車貧儒潛孚漆城氣斷聲吞齊截弱冠晌午钐利剡溪船梢瓜舍近務遠省饷拴車水區睡眼惺忪私諧歡好鎖紐同心竭力香裓銷日校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