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缲藉的意思、缲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缲藉的解釋

系玉器的绀帛和承托玉器的墊物。 唐 元稹 《鎮圭賦》:“俾經制之不亂,若繰藉之相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缲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與玉器相關的禮儀用具,具體含義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構成

    • 缲(qiāo):指一種深青透紅的絲織品(绀帛),用于系綁玉器。
    • 藉(jiè):指墊在玉器下方的承托物,通常為織物或軟質材料。
  2. 整體含義
    合指古代禮儀中用于固定玉器的絲帛帶和承托玉器的墊物,常見于祭祀、朝聘等莊重場合。例如唐代元稹《鎮圭賦》中提到“若繰藉之相維”,即描述玉器與缲藉的配合關系。

使用背景

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釋義主要源自古籍,現代權威詞典可能未單獨收錄。如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說文解字》《古代漢語詞典》等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缲藉的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缲藉》是一個漢字,意思是通過編織或者排列等手段使線、繩子、布料等形成一個整體。該字由“糹”和“堲”兩個部首構成,其中“糹”是表示絲線織物的部首,而“堲”則是聲旁,表示字義。

據統計,《缲藉》漢字共計14畫,分别是字部、“⺮”正方體、“⺾”右用帶水的木工、“艹”艹首、“㐆”冒字頭、二點兒二個小點的雙號兒。

缲藉的來源及繁體

《缲藉》最早見于《說文解字》一書,是古代漢字之一。這個字的本意為細小或細密排列的線或者繩索。
繁體字為《繰藉》。

古時候《缲藉》漢字寫法

古代對《缲藉》的字形尚有争議,但一般為“絞”旁加“積”,即“糹”和“堲”兩個字形。
有一種說法是古時候使用這個字時,加在“喪”字旁邊,表示纏繞、裹縛之意。

《缲藉》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
1. 她用線缲藉出了一個漂亮的花樣。
2. 這位老師教授給學生們一種新的缲藉技巧。

組詞:
組缲(指兩個或者多個物體通過縫合或者拼接成為一個整體)。

近義詞:
編織、縫制、織造。

反義詞:
分解、拆散、斷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