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缲藉的意思、缲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缲藉的解釋

系玉器的绀帛和承托玉器的墊物。 唐 元稹 《鎮圭賦》:“俾經制之不亂,若繰藉之相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缲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禮器(特别是玉器)的配件或裝飾,具體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古代帝王、貴族所用玉器的襯墊物或系帶,通常以絲織物制成,用于承托或固定禮玉(如圭、璧等),象征禮制尊卑。

二、典籍記載與禮制功能

  1. 《周禮·春官·典瑞》(漢代鄭玄注):

    "王執鎮圭,缫藉五采五就。"

    • 釋義:周王手持鎮圭(禮玉),以五色絲繩編織的"缲藉"承托,五道彩色絲繩環繞圭體,體現等級尊貴。
    • 禮制意義:不同身份者所用玉器的"缲藉"顔色、層數有嚴格規定,如天子用五采(青、赤、黃、白、黑),諸侯用三采。
  2. 《禮記·禮器》:

    "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單席。……有以素為貴者,至敬無文,父黨無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犧尊疏布鼏,椫杓,此以素為貴也。"

    • 關聯解讀:"缲藉"作為玉器的華飾,與"以素為貴"的禮制形成對比,凸顯其在隆重禮儀中的裝飾性功能。

三、文化内涵

"缲藉"不僅具有實用功能(防玉器磨損、固定),更是周代禮樂制度的物質載體: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浙江古籍出版社)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缲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與玉器相關的禮儀用具,具體含義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構成

    • 缲(qiāo):指一種深青透紅的絲織品(绀帛),用于系綁玉器。
    • 藉(jiè):指墊在玉器下方的承托物,通常為織物或軟質材料。
  2. 整體含義
    合指古代禮儀中用于固定玉器的絲帛帶和承托玉器的墊物,常見于祭祀、朝聘等莊重場合。例如唐代元稹《鎮圭賦》中提到“若繰藉之相維”,即描述玉器與缲藉的配合關系。

使用背景

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釋義主要源自古籍,現代權威詞典可能未單獨收錄。如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說文解字》《古代漢語詞典》等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鼇天避正寝不幹淨不平生財神爺冊谥鼂夕超形誕授丹崖盜剽大手術雕像訂議棟號東摸西抹短平快獨占概尊貢部滾湯黃肩回疆昏星艱屯進善懲惡賃庑柳亸莺嬌俛僶廟屏邈視釀制碾壓拟足醲厚盤骪平英團迫烈鉗擊蛩語日朘月削挼挱三尺雪山陰聖淑甚意兒釋菜雙打數雜絲挂子送迓堂額桃綻特赦庭閤頭大脫骨萬流嗡鼻頭仙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