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潔的操守。 漢 蔡邕 《桓彬碑》:“仕不苟祿,絶高也;辭隆從窳,絜操也。”
“絜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絜操”指高尚的操守,強調品行清白、廉潔自律的特質。其中“絜”讀作jié(非“xié”),表示純潔、高潔;“操”指操守、品德。
延伸含義
曆史用例
漢代蔡邕在《桓彬碑》中曾用“絜操”描述人物品行:“辭隆從窳,絜操也”,意為放棄高位而選擇低職,體現高尚節操。
注意事項
“絜操”是一個褒義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強調道德層面的高潔與自律。如需進一步了解“絜”的其他用法(如讀音、引申義),可參考漢典等來源。
《絜操》(jí cāo)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謹慎、嚴謹地處理事情或行為。它的構成部分是“糸”和“自”,音同“記錄”。
《絜操》最初出現在《論語·衛靈公》這篇文章中。唐代的《集韻》将“絜”解釋為“制度規章”,将“操”解釋為“調理”。因此,《絜操》一詞首次出現是指“適當的制度和管理措施”。
繁體字“絜”在台灣和香港等地仍然使用,表示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寫法中,絜的形狀是稍微不同的。它的寫法是“糹”和“乂”的組合。在“絜”的字形變化過程中,它的組成部分逐漸演變為“糹”和“自”。
1. 公司要做大事,必須謹守絜操,不能有絲毫馬虎。
2. 這位教練對運動員要求非常嚴謹,總是強調絜操的重要性。
組詞:絜予(謹慎給予)、絜矩(謹守規矩)、絜慎(謹慎)、修絜(修飾、裝飾)、絜密(謹慎嚴密)。
近義詞:謹慎、慎重、嚴謹。
反義詞:草率、馬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