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樓齊末的意思、岑樓齊末的詳細解釋
岑樓齊末的解釋
隻比較末端,方寸的木頭也可高過高樓。比喻不從本着手,則無法認清事實。
詞語分解
- 岑樓的解釋 高樓。《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朱熹 集注:“岑樓,樓之高鋭似山者。” 晉 孫楚 《韓王台賦》:“邈迢遙以亢極,豈岑樓之能加。” 宋 王安石 《哭梅聖俞》詩
- 末的解釋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後,終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窮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業。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傳統戲劇角色名,一
網絡擴展解釋
“岑樓齊末”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én lóu qí mò,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詞義解析
-
字面意義
指僅比較事物的末端,忽略根本。例如,若将方寸大小的木頭頂端與高樓的頂端對齊比較,木頭看似“高過”岑樓,實則是一種錯誤的對比方式。
-
比喻意義
比喻不從本質或基礎上分析問題,隻關注表面或細枝末節,導緻無法認清事實真相。常用于批評舍本逐末的思維方式。
出處與典故
- 經典出處
源自《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意為若不考量根基(本)而強行對齊末端(末),極小的事物可能被誤認為超越整體。
- 文獻引用
《幼學瓊林·人事類》進一步引申:“岑樓齊末,不識高卑”,強調此類比較會混淆高低輕重的本質。
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
多用于學術讨論、哲理分析或日常批評中,警示人們需全面、本質地看待問題,避免片面判斷。
- 例句參考
例如:“若岑樓齊末地評價曆史人物,僅以成敗論英雄,難免失之偏頗。”
補充說明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作為典故仍具教育意義。需注意其與“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等詞的關聯與差異:“岑樓齊末”更強調錯誤比較方式導緻的認知偏差,而非單純輕重颠倒。
網絡擴展解釋二
《岑樓齊末》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指位于岑嶺上的樓,高度齊整而屹立不倒。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岑(ㄙㄣé)樓(ㄌㄡˊ)齊(ㄑㄧˊ)末(ㄇㄛˋ)。
岑樓齊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人雅士,他們喜歡在山岑上建造高樓,以觀賞風景和尋找靈感。岑樓齊末也象征了人們不屈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在繁體字中,“岑樓齊末”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上保持着類似的形态和意義。
一些使用《岑樓齊末》的經典例句包括:“登上岑樓齊末,俯瞰千山萬水,心胸豁然開朗。”這句話表達了在高樓上看到廣闊的山水之美,充實了心靈。
與《岑樓齊末》相關的組詞有岑嶺、樓閣、望樓等。近義詞可以包括高樓俊秀、樓台亭閣;反義詞可以是矮樓破敗、傾斜不穩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需了解更多内容,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