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學的意思、課學的詳細解釋
課學的解釋
考求學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然自 卿 淵 已前,多役才而不課學; 雄 向 已後,頗引書以助文。” 唐 韓愈 《唐故河東節度觀察使荥陽鄭公神道碑文》:“稍長,能自課學,明《左氏春秋》。” 梁啟超 《變法通議·學校總論》:“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以離經辨志為始事,以知類通達為大成,課學之程也。”
詞語分解
- 課的解釋 課 (課) è 教學上的一個階段:上課。課時。課間。曠課。授課。課餘活動。 教學的科目:課程。課表。基礎課。專業課。課本。課文。 教書講學或攻讀學習:課徒。課讀。 古代的一種賦稅:國課。完糧交課。 使
- 學的解釋 學 (學) é 效法,鑽研知識,獲得知識,讀書:學生。學徒。學習。學業。學友。學者。學閥。學制。學曆。學步邯鄲(譏諷人隻知模仿,不善于學而無成就,亦作“邯鄲學步”)。 傳授知識的地方:學校(簡稱“學”
網絡擴展解釋
“課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考求學問,強調主動研習、探究知識的過程。以下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考求學問
指通過系統學習或自我督促的方式深入研究學問,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提到:“多役才而不課學”,即批評僅依賴天賦而不注重學習積累的現象。
- 唐代韓愈在碑文中描述鄭公“能自課學,明《左氏春秋》”,贊揚其自主學習經典的能力。
二、構成解析
- “課”:原指有計劃的教學或考核(如“課程”“課稅”),引申為督促、研習(如“課徒”)。
- “學”:指學問、學科或學習行為。
兩者結合後,“課學”更側重主動探究學問,而非被動接受知識。
三、使用場景
- 古代學術批評
如劉勰對比司馬相如(卿)、王褒(淵)等人“不課學”與揚雄(雄)、劉向(向)“引書助文”的差異,強調積累學問的重要性。
- 個人治學描述
如韓愈筆下鄭公的自學經曆,體現古代士人自我修習的典範。
四、現代關聯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但可聯繫到“自主學習”“學術探究”等概念。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亦用此詞讨論教育制度。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文心雕龍》《韓愈文集》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課學
課學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其意思是指學習課程、接受教育的行為或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課學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讠和學。其筆畫數分别為2畫和8畫。
來源
課學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課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計劃和安排進行教學内容的分段和安排。學表示接受知識、掌握技能等行為。因此,課學就是指按照一定的課程計劃進行學習和接受教育的過程。
繁體
在繁體字中,課學的寫法為「課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課學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将課學寫作「課」和「學」。
例句
1. 我每天都有七節課學習。
2. 她在大學裡學業優秀,是一個認真課學的學生。
組詞
課文、課程、上課、學習
近義詞
學習、上課、進修
反義詞
放學、休學、逃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