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從命令,接受教誨。 戰國 樂毅 《報燕惠王書》:“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奉令承教”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奉令承教”指遵從命令并接受教導,強調完全按照他人的指令或意圖行事。其中,“奉”意為遵從,“承”意為接受。
“奉命承教”與其含義相同,均強調服從指令。
章炳麟在《緻袁世凱電》中曾用此詞:“至如趙秉鈞之妄用佥壬,變生不意,猶不過奉令承教者耳。”
該成語多用于正式或曆史語境,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上級指示的嚴格執行,但需注意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應對,避免盲目服從。
《奉令承教》是一個成語,表示恭敬地接受命令并虛心向教導。
《奉令承教》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士、口和手。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奉令承教》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文化傳統,用于表示對上級的敬意和對知識的渴望。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奉令承敎」。
在古代寫法中,「奉令承教」這個成語可能會使用其他不同的字體,例如「奉令承敎」或「奉令承教」,但意義和拼音都是相同的。
他以謙卑的态度奉令承教,從老師那裡學到了很多知識。
組詞:奉命、承教、奉行、承諾。
近義詞:虛心接受、恭敬聽從。
反義詞:不屑一顧、自我獨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