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令承教的意思、奉令承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令承教的解釋

遵從命令,接受教誨。 戰國 樂毅 《報燕惠王書》:“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奉令承教”是由“奉令”與“承教”組合而成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遵從命令并接受教導,體現對上級或權威指示的嚴格執行。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詞源與結構 該成語由兩部分構成:①“奉令”指恭敬地接受指令,“奉”含尊重與執行的雙重語義,如《說文解字》釋“奉”為“承也”,即雙手捧物以示敬意;②“承教”意為接受教誨,“承”在《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解釋為“受也”,引申為對知識或指示的接納。兩部分結合後,形成強調“從令”與“受訓”并行的行為模式。

二、基本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奉令承教”特指嚴格遵循命令并虛心接受指導,多用于描述下屬對上級、晚輩對長輩的服從态度。例如《戰國策·燕策二》中“臣奉令承教”即表現臣子對君命的絕對遵從。

三、用法特征

  1. 語境限定: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表達,如《成語源流考》指出其常見于古代公文與曆史文獻,現代多用于強調組織紀律或學術傳承場景。
  2. 情感色彩:含褒義,如《中華成語大辭典》标注其體現“恪守職責”的積極态度,但過度使用可能隱含缺乏主見的貶義傾向。

四、關聯詞彙 近義詞“奉命唯謹”(出自《論語·學而》鄭玄注)側重執行命令的謹慎态度,反義詞“陽奉陰違”(源自《官場現形記》)則描述表面遵從、實際違背的行為模式。

網絡擴展解釋

“奉令承教”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奉令承教”指遵從命令并接受教導,強調完全按照他人的指令或意圖行事。其中,“奉”意為遵從,“承”意為接受。

二、出處與典故

  1. 文獻來源:最早出自《戰國策·燕策二》,戰國名将樂毅在《報燕惠王書》中提到:“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2. 曆史背景:戰國時期,燕昭王重用樂毅伐齊,後燕惠王中反間計撤換樂毅。樂毅在信中表達自己已盡職守,故“奉令承教”也隱含對使命完成的總結。

三、結構與用法

四、近義詞

“奉命承教”與其含義相同,均強調服從指令。

五、例句

章炳麟在《緻袁世凱電》中曾用此詞:“至如趙秉鈞之妄用佥壬,變生不意,猶不過奉令承教者耳。”

六、延伸理解

該成語多用于正式或曆史語境,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上級指示的嚴格執行,但需注意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應對,避免盲目服從。

别人正在浏覽...

包袱寶珪柏拉圖采蓄産假澄海樓持正不阿觸手可及跌踼墆積帝君敵僞埵塊番宿發煙彈豐肌弱骨浮清高分子功能材料隔房國伎行竈嘿記婚事诘究戢羽撅皇城﹐打怨鼓巨骨鞫考客戰寬慰愧死老大姐良國痢疾粝粢甪裡牛吃蟹剽拾茜草虔恭旗幅契厚乞留兀良青黴素青苔篇清閑自在欽嗟瓊姬人名詩沙麓商韓舌頭時舞思齊竦峭讨債塊透息頹天圍嘴兒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