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閑自適貌。《關尹子·一宇》:“道茫茫而無知乎,心儻儻而無羈乎,物疊疊而無非乎。”
“傥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ǎng tǎng,其核心含義是舒閑自適、灑脫不拘束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現代漢語中,“傥傥”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學術讨論中。需注意避免與“倜傥”混淆,後者更常見于形容人物風采(如“風流倜傥”)。
“傥傥”強調内心的悠然自得與外在的灑脫不拘,需結合語境區分其與“倜傥”的差異。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傥傥》這個詞是指一個人的樣子或神态顯得可愛、活潑、靈動。通常用來形容年輕人或小孩子。
《傥傥》這個詞由左右結構組成,左邊部首為“亻”(人字旁),右邊部首為“尚”(尚字底)。
“亻”部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數為2,"尚"部的筆畫數為8。
《傥傥》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是「儻儻」。在古時候,字的字形和用法有一些不同。
根據古代字典的記載,古時候的《傥傥》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它的古代寫法是「倘倘」,表示出疑慮或不安。
1. 小雨窗外,我看到妹妹傥傥地跑進花園,非常可愛。
2. 孩子們笑着傥傥地拿着氣球,紛紛追逐在操場上。
1. 傥傥端莊:形容一個人的儀态和舉止既可愛又莊重。
2. 傥傥年華:指某人正值青春的年齡,充滿朝氣。
3. 娴傥傥:形容一個女子的儀态美麗、文雅。
1. 活潑可愛
2. 聰明靈動
3. 俏皮
1. 笨重
2. 呆闆
3. 散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