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亶父的意思、亶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亶父的解釋

亦作“ 亶甫 ”。即 古公亶父 。 周文王 的祖父, 周武王 追尊為太王。《詩·大雅·緜》:“ 古公亶父 ,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 岐 下。”《陳書·高祖紀上》:“是以 殷 嘉 亶甫 ,繼 後稷 之官; 堯 命 羲和 ,纂 重黎 之位。” 黃齊生 《沁園春·和亞子》詞:“安排定,看居 邠 亶父 ,走馬來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亶父”是“古公亶父”的簡稱,指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周王朝的重要奠基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語定義

“亶父”讀作dǎn fù,是西周先祖姬亶的尊稱,因周武王滅商後追尊其為“太王”,故後世多稱“周太王”。


二、人物身份

  1. 血緣關系
    軒轅黃帝第17世孫,周祖後稷的第12世孫,周文王祖父,周武王曾祖父。

  2. 曆史地位
    被《史記》稱為“上承後稷、公劉之偉業,下啟文王、武王之盛世”的關鍵人物,是周朝禮教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奠基者。


三、主要貢獻

  1. 遷岐建周
    為躲避戎狄侵擾,率領族人從豳(今陝西旬邑)遷至岐山周原(今陝西岐山),建立城郭宗廟,推行“務耕織、行地宜”政策,實現糧食豐産、人口繁盛。

  2. 德政思想
    主張“以民為本”,面對戎狄索要土地時,為避免戰争傷亡,主動遷居,并廣施仁政,吸引周邊部落歸附。

  3. 傳承改革
    打破長子繼承傳統,傳位給小兒子季曆(周文王之父),其長子太伯、次子虞仲主動讓賢,促成周族後續崛起。


四、文化影響

  1. 周禮起源
    他在周原建立宗廟、定法度、設官署,為周禮制度奠定基礎。

  2. 曆史評價
    被《詩經·大雅》記載為賢王,成語“積德行義”即源于其治國理念。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篇權威史料及文化研究,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查看、4、6、7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亶父(dān fù)是古代漢字,包含3個字,拆分成2個部首和9個筆畫。第一個字“亶”包含亠和口兩個部首,共有3個筆畫。第二個字“父”包含父部首,共有6個筆畫。 亶父這個詞來源于《詩經》中的一首詩《小雅·亶父》。在古代,亶父的寫法是略有不同的,還出現過“儋父”的寫法。在繁體中,亶父通常寫作「亶父」,保留了原始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亶父曾經使用過不同的字形。現代漢字中的父部首,在古代可以寫作「ノ」形狀,表示一個坐着的人。亶字中的亠部首,也有時寫作「冖」,表示蓋在頭上的東西。這些變化顯示了漢字在演化過程中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以下是一個關于亶父的例句:“亶父有罪,有罪。”這句話來自《周易·小畜卦》中,意味着亶父犯了錯誤。 與亶父相關的組詞有:亶民、亶旅等。近義詞包括:亳父、很父等。反義詞則為:儋母、亶子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