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课学的意思、课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课学的解释

考求学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然自 卿 渊 已前,多役才而不课学; 雄 向 已后,颇引书以助文。” 唐 韩愈 《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稍长,能自课学,明《左氏春秋》。”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以离经辨志为始事,以知类通达为大成,课学之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课学”在汉语词典中属于复合词结构,由“课”与“学”两个语素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课”指有计划的分段教学或学习活动,例如课程、课堂;而“学”指通过接受教育或实践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两者结合后,“课学”可理解为系统化、分阶段的知识传授与接受行为,常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例如《宋史·选举志》中“课学童”指对学童进行阶段性考核。

从语义扩展角度,《汉语大词典》指出,“课学”在近代汉语中亦包含“督促学习”的引申义,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中“严课学之道”,强调教学管理的规范性。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多被“课业”“学业”等替代,但在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仍具特定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课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考求学问,强调主动研习、探究知识的过程。以下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考求学问
    指通过系统学习或自我督促的方式深入研究学问,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提到:“多役才而不课学”,即批评仅依赖天赋而不注重学习积累的现象。
    • 唐代韩愈在碑文中描述郑公“能自课学,明《左氏春秋》”,赞扬其自主学习经典的能力。

二、构成解析


三、使用场景

  1. 古代学术批评
    如刘勰对比司马相如(卿)、王褒(渊)等人“不课学”与扬雄(雄)、刘向(向)“引书助文”的差异,强调积累学问的重要性。
  2. 个人治学描述
    如韩愈笔下郑公的自学经历,体现古代士人自我修习的典范。

四、现代关联

该词现代使用较少,但可联系到“自主学习”“学术探究”等概念。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亦用此词讨论教育制度。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文心雕龙》《韩愈文集》等古籍原文,或参考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坐待毙白霜霜柏枝绿帮冬变脸边严表针傧笑长跑超逾彻乐尘区旦昼大洋抖神儿垩车飞祸奉附戈舡关约鼓畅骨料固色河阳一县花荒亡渐靡激忿凈办穽房尽如所期旧知锯匠军种控阋剌阘楞柯柯罹患緑暗红稀内怛盘错坯冶碕潭濡泄桑蠹商凭少宰胜子沈俊设文施为书虫水仙王簑衣讨巧徒践危思乌衣瑕点仙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