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班齎的意思、班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班齎的解釋

猶班賜。《魏書·食貨志》:“詔盡出禦府衣服珍寶……以其太半班齎百司,下至工商皂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班齎(bān jī)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古語詞,現多用于文獻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其核心含義指官方分發賞賜或赈濟物資的行為。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釋義與構詞

二、文獻用例與權威書證

  1. 《周禮·天官·大宰》:

    “以九式均節財用……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匪頒之式。”鄭玄注:“匪,分也;頒,讀為班齎之班。” 此注将“班齎”與財政分配制度直接關聯。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周禮注疏》卷三。

    參考鍊接:漢典《周禮》條目(需結合原文查證)

  2. 《漢書·食貨志》:

    記載漢武帝時“班齎鹽鐵”以均貧富,指官府分配鹽鐵專營物資。

    來源:中華書局《漢書》校注本卷二十四。

    參考鍊接:國學網《漢書》原文

三、語義演變與近義詞辨析

四、學術研究參考

“班齎”是古代行政術語,需結合制度史理解其“官方系統性分發物資”的本質,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但仍是研究古代經濟制度的關鍵詞。

網絡擴展解釋

“班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班賜”,即分發賞賜之意。具體解釋如下:

  1. 詞義解析

    • “班” 在此處指“分發、分賜”,如《尚書》中“班瑞于群後”即指分賜玉器給諸侯。
    • “齎” 同“赍”(jī),有“攜帶、給予”之意,如《史記》中“齎持金玉”即指攜帶財物。
      合起來,“班齎”強調官方或權威者将物品分發給下屬或民衆的行為。
  2. 文獻例證
    該詞見于《魏書·食貨志》的記載:“诏盡出禦府衣服珍寶……以其太半班齎百司,下至工商皂隸。”
    此句描述皇帝将内府財物分賜給百官及下層勞動者,體現了古代統治者通過物質分配鞏固等級制度的社會背景。

  3. 使用注意

    • 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
    • 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魏書》中的“班齎”不僅涉及賞賜,也暗含政治安撫意圖。

建議進一步查閱《魏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以獲取更精準的釋義和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奧阼百無所成班功行賞鎊張襃侈吡咯賓職跛足騁怪成莊池田敕頭磁感線大虛東園梓棺獨峰牛對口快闆兒分番風鏟負雀告理耿亮海裡豪誇賀詞鴻庇花根本豔毀方投圓虎口火花降等交衡螺母驢券冒訽憫宥沫雨囊奏牛步化篇帛籤押桌乾胏青墩任務入寵石鼈蝨蟲市暨試看思結嵩霍隨處痛絕頹殘外柔内剛鰛鲸校課小杖遐胄謝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