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索的意思、布索的詳細解釋
布索的解釋
布制的繩。《後漢書·楊琁傳》:“以排囊盛石灰於車上,繫布索於馬尾……因以火燒布,布然馬驚。”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 索的解釋 索 ǒ 大繩子或大鍊子:索子。索道。鋼索。絞索。線索。 搜尋,尋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讨取,要:索還。索求。索取。勒索。 盡,毫無:索然無味。 單獨:離群索居。 姓。 筆畫數:; 部首:糸;
網絡擴展解釋
“布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出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布索指用布制成的繩索,主要用于古代特定場景。根據《後漢書·楊琁傳》記載,布索曾被用于軍事策略中:将裝滿石灰的布袋系于馬尾,點燃布索後,利用受驚的馬匹制造混亂。
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楊琁傳》:
“以排囊盛石灰于車上,繫布索於馬尾……因以火燒布,布然馬驚。”
此戰術通過燃燒布索引發馬匹驚慌,達到沖散敵軍的效果,體現了古代戰争中利用簡易材料的智慧。
延伸說明
- 材質特性:布制繩索相比草繩或麻繩更柔軟,但易燃,因此在特定場景(如火攻)中具有實用性。
- 現代應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該詞,僅在曆史文獻或古文研究中出現。
若需進一步了解《後漢書》相關典故,可查閱、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索(bù suǒ)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查找、搜尋、尋求等。下面是有關布索的其他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布索的偏旁部首是“巾”(jīn),共有6個筆畫。
來源:布索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巷伯》一詩中,形容經過密林尋找的情景。
繁體字:布索的繁體字為「佈索」。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布索的寫法并不完全一樣。比如在清代的《字林》中可以見到将布索寫作「佈索」。
例句:請問你能幫我布索一下這本書在哪裡嗎?
組詞:布告,布置,搜尋,尋求
近義詞:尋找,查找,搜索
反義詞:舍棄,放棄,忽略
希望以上的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