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阬壍的意思、阬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阬壍的解釋

溝壑;山谷。壍,同“ 塹 ”。《後漢書·耿弇傳》:“ 弇 進兵先脅 巨裡 ,使多伐樹木,揚言以填塞阬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阬壍(kēng qiàn)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阬”與“壍”兩個同義字組合而成,屬古代軍事防禦術語。其核心含義指人工挖掘的深溝或壕塹,用于阻隔敵軍進攻。以下從五個角度進行專業解析:

一、字形結構溯源 “阬”為形聲字,《說文解字》釋作“阆也,從阜亢聲”,本義指高阜間的深谷(《漢語大詞典》第11卷,商務印書館,1993年)。《辭源》标注其通“坑”字,表深陷的地形特征。“壍”字從土斬聲,《玉篇》解作“壕也”,《正字通》強調其人工開鑿屬性(《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年)。

二、讀音規範 依據《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2016修訂版),“阬”統讀為kēng,與“坑”同音;“壍”依《廣韻》七豔切,今音定為qiàn,與“塹”同音。二字連讀時遵循“前重後輕”的變調規律。

三、基本釋義

  1. 軍事防禦設施:指城牆外圍的護城壕,如《漢書·晁錯傳》載“高城深塹,具蔺石,布渠答”,此處“塹”即同“壍”(《二十四史全譯》,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2. 自然險阻:引申指天然形成的深溝險壑,《讀史方輿紀要》有“山阬壍深,車不得方軌”的記載(《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四、古籍應用實例 《三國志·吳書·朱桓傳》載“城外有阬壍,不可卒填”,此處特指人工挖掘的防禦工事。明代茅元儀《武備志》詳述其制式:“阬壍深二丈,闊倍之,底布竹籤鹿角木。”(《中國兵書集成》,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

五、語義演變 唐宋後逐漸與“溝壑”“壕塹”等詞混用,明清文獻中多簡化為“塹”。《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已不單列“阬壍”詞條,但注明“塹”含“防禦壕溝”義項(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阬壍”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需拆分解釋:

1. 單字解析

2. 組合含義 兩字均為“溝壑”義項,組合後可能強調深溝或防禦性壕溝,但該詞在古籍中未見明确用例,可能為生僻或特定語境下的臨時組合。

建議:若需精準釋義,請提供具體出處或上下文。若為“坑塹”(kēng qiàn),則指“壕溝與陷阱”,如《漢書》中“高壘深塹”描述防禦設施。

别人正在浏覽...

辯斷臂臑並禽裨助財谷吵嘴撐駕夫塵視黜典賜尺登臣玷辱二五眼乏汽分宵傀俄何居互剝痛瘡會餐匠指賈憎竭能忌諱井裡驚透緊要關頭機群羸師鄰熟鑼鼓經麻縧沒事找事憫急墨菊内釁甯可玉碎,不能瓦全萍水相逢麴禁祛褪瑞牒三山五嶽掃愁帚掃定傷鱗入夢砂洲室闾矢液説鈴暑歲宿士榻牀田祖惕兢推戈土物畏口慎事文瀾閣誣呵無懷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