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甯可玉碎,不能瓦全的意思、甯可玉碎,不能瓦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甯可玉碎,不能瓦全的解釋

亦作“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甯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甯願為正義而死,不願苟全性命。《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劉紹棠 《花街》:“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無恥苟活,生不如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甯可玉碎,不能瓦全”是中國古代成語,源自《北齊書·元景安傳》,其核心含義是強調氣節與尊嚴高于生命。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齊的曆史事件。公元550年,東魏丞相高洋篡位建立北齊,為鞏固權力大肆屠殺前朝宗室。元景安為保命提議改姓“高”,但元景皓堅決反對,稱:“大丈夫甯可玉碎,不能瓦全!”最終因拒絕妥協被殺。這一典故成為氣節的象征。

2.字面與比喻義

3.文化内涵

4.用法與延伸

5.現代啟示

在當代,該成語常被引用于強調職業操守(如反腐倡廉)、民族氣節(如反對外來壓迫)等場景,警示人們面對誘惑或威脅時需守住底線。

這一成語通過玉與瓦的意象對比,将物質存亡與精神存續對立,深刻诠釋了中國文化中對氣節的極緻追求。如需了解更完整的曆史細節,可查閱《北齊書》原文或權威曆史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甯可玉碎,不能瓦全

“甯可玉碎,不能瓦全”是一句意味深長的成語,它的含義是甯願自己受到毀滅,也不願看到整個事物被破壞或損失。這句成語表達了一個人甯願自己承受痛苦或犧牲,也要保護自己堅持的信念或價值觀的堅定決心。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宀(宀字頭,代表房屋)和瓦(代表瓦片)。它的筆畫數共計13畫。

據史書記載,這句成語最早來源于南朝梁代的文學家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荀況受辱于權臣庾信,但甯可堅守自己的原則而遭受毀滅,也不願妥協。這種堅守原則、甯願付出代價的精神表達,深受人們的贊賞。

在繁體中文中,這句成語的寫法為「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關于古代漢字的寫法,可以參考《康熙字典》中的記載。由于此成語的出現時間較早,所以它的寫法一直比較穩定,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這個成語的例句:

1. 他甯可冒着生命危險,也要保護那幅畫,因為甯可玉碎,不能瓦全。

2. 面對誘惑,她堅守自己的原則,并表示甯可玉碎,不能瓦全。

以下是一些與這個成語相關的詞語:

1. 甯死不屈:甯願死去,也不屈服。

2. 破釜沉舟:破壞掉釜,就是為了表明決心。

以下是一些與這個成語相對的反義詞:

1. 甯瓦全碎:甯願保全整體,不計個人損失。

2. 遠離紛争:與瓦全的意思相反,遠離争端,追求和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