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尺的意思、賜尺的詳細解釋
賜尺的解釋
(1).天子以尺賜臣下。以此勉勵臣下治理政事裁度有方。《新唐書·李泌傳》:“ 泌 謂:‘廢正月晦,以二月朔為中和節,因賜大臣戚裡尺,謂之裁度。’” 唐 呂渭 《皇帝移晦日為中和節》詩:“湔裙移舊俗,賜尺下新科。”
(2).指天子所賜之尺。 唐 李舟 《謝敕書賜臘曆口臘等表》:“頒賜尺於王度,布新歷於荒陬。”
詞語分解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尺的解釋 尺 ǐ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漢時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長的白絹,借指小畫幅;.書信)。尺短寸長。尺牍。 量長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東西:鐵尺。仿尺。
網絡擴展解釋
“賜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象征性含義
指天子将“尺”賜予臣子,以此勉勵其治理政事時需“裁度有方”,即強調決策的權衡與法度。這一行為蘊含政治寓意,象征君主對臣子治國能力的期許(、、均提及)。
-
實物含義
直接代指天子賞賜的尺子本身,屬于禮儀性賞賜物品(、、)。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 唐代習俗:據《新唐書·李泌傳》記載,唐德宗時期,李泌建議廢除正月晦日,改以二月初一為“中和節”,并在此日向大臣賜尺,稱為“裁度”。
- 詩歌印證:唐代呂渭《皇帝移晦日為中和節》中“賜尺下新科”一句,反映了這一儀式的推行。
- 功能延伸:賜尺不僅用于日常度量,還被賦予規範禮法、彰顯王權的意義,如李舟《謝敕書賜臘曆口臘等表》提到“頒賜尺於王度”。
三、補充說明
“尺”在古代既是實用工具(如市制長度單位,見),也是權力與禮制的象征。賜尺行為融合了物質賞賜與精神激勵,體現了古代君臣關系的特殊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尺這個詞是指贈送尺子的意思,拆分部首是言和尺,總共有7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使用,是一種文化禮儀的體現。在繁體字中,賜尺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賜尺的字形結構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上仍保持着“言”和“尺”的意義,并且形态相近,體現了尺子作為一種贈禮的重要象征。
以下是賜尺的例句:
1. 師父賜尺,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關懷和教誨。
賜尺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詞,比如:
1. 賜尺文化:探讨尺子作為文化符號的象征意義;
2. 賜尺禮儀:研究尺子在傳統禮儀中的應用;
3. 賜尺儀式:尺子作為禮物被贈送的正式儀式。
與賜尺近義的詞可能有:
1. 贈予:贈送、給予;
2. 賞賜:獎賞、恩賜。
與賜尺相反的詞可能有:
1. 收回:收取、收回來;
2. 剝奪:奪取、取消。
以上是關于賜尺這個詞的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簡要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