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子以尺賜臣下。以此勉勵臣下治理政事裁度有方。《新唐書·李泌傳》:“ 泌 謂:‘廢正月晦,以二月朔為中和節,因賜大臣戚裡尺,謂之裁度。’” 唐 呂渭 《皇帝移晦日為中和節》詩:“湔裙移舊俗,賜尺下新科。”
(2).指天子所賜之尺。 唐 李舟 《謝敕書賜臘曆口臘等表》:“頒賜尺於王度,布新歷於荒陬。”
"賜尺"是古代中國禮制中的特殊儀典用語,指帝王授予臣下尺子的行為,具有政治象征與文化内涵的雙重意義。該詞由"賜"與"尺"構成複合詞,《說文解字》釋"賜"為"予也",本義為上級對下級的賞賜;"尺"則為長度單位,《漢書·律曆志》載"尺者,丈之率也",引申為法度标準。
在唐代典章制度中,賜尺被賦予特殊政治寓意。據《舊唐書·禮儀志》記載,皇帝會在科舉放榜後授予新科進士象牙材質的尺子,取"量才授官"之意,象征對其才能的認可與量度天下的責任托付。宋代《事物紀原》補充說明,此儀典源自周代"以度定禮"的傳統,将測量工具升華為權力符信。
從文化象征層面分析,《全唐詩》收錄張籍《謝裴司空賜馬詩》中"乍離金廄猶嘶顧,初賜尺刀已佩腰"的表述,佐證賜尺與賜刀劍同屬身份認證體系,體現古代"器以藏禮"的禮制思想。明代《五雜俎》更明确指出:"賜尺謂之度德,示臣工當守分寸",強調其道德規訓功能。
該詞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如《中國禮儀制度研究》将賜尺歸類為"九錫之禮的衍生形态",屬于古代官僚等級制度的物化表現。在語言學層面,《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君主賜予臣屬的尺子,喻指授予權柄"。
“賜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象征性含義
指天子将“尺”賜予臣子,以此勉勵其治理政事時需“裁度有方”,即強調決策的權衡與法度。這一行為蘊含政治寓意,象征君主對臣子治國能力的期許(、、均提及)。
實物含義
直接代指天子賞賜的尺子本身,屬于禮儀性賞賜物品(、、)。
“尺”在古代既是實用工具(如市制長度單位,見),也是權力與禮制的象征。賜尺行為融合了物質賞賜與精神激勵,體現了古代君臣關系的特殊文化内涵。
白洑邦賦褊傲柄臣播音室慘亡唱拜沉着沖輣除注粗糙待阙打夾帳胹鼈二谛斧政廣莫廣夏規格古詩十九首花柳人家換心虎館箭袖椒圖堇菜激水酒榜勘正剌搭魯莽梅花海鹘渑池之功篾籃淖沙噴泉飄卷清新七十二墳起陣全璧歸趙如醉如癡稍秣設伏生割沈汩識議耍一手庶工水牒私分唐突鲦鰤提石通洋未素穩拿無筭樂轄床匣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