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asonable] 舊時商店自稱價錢公道,不多賺錢
要價特别克己
(1).謂克制私欲,嚴以律己。《漢書·王嘉傳》:“ 孝文皇帝 欲起露臺,重百金之費,克己不作。” 唐 韓愈 《賀太陽不虧狀》:“陛下敬畏天命,克己修身,誠發於中,災銷於上。”《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他如此一想,早把從前作女兒時節的行徑,全副丢開,卻事事克己,步步虛心的作起人家。”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真也使人敬仰 俄羅斯 民族的偉大,寬洪,克己,犧牲的精神。”參見“ 克己復禮 ”。
(2).指要價低。 老舍 《四世同堂》二:“在他的職業上,他永遠極盡心,而且要錢特别克己。”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二:“ 張科長 ,你是内行,一看就曉得估價克己不克己,小號一向抱薄利多銷主義的,對老區同志,尤其要克己。”
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後漢書·陳寔傳》:“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剋己反善。”《北史·魏紀上》:“去春小旱,東作不茂,憂勤剋己,祈請靈祇。” 唐 韓愈 《嶽陽樓别窦司直》詩:“生還真可喜,剋己自懲創。”
“克己”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è jǐ,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綜合理解:
克制私欲,嚴于律己
指通過約束自身欲望和行為,達到道德或精神上的自律。例如《漢書·王嘉傳》記載漢文帝為節省開支“克己不作”露台,體現自我約束。孔子提出的“克己複禮”也強調通過自我約束回歸禮制規範。
節儉儉省
如“自奉克己”表示生活節儉,常用于描述簡樸的生活方式。
“克己”既包含個人修養的哲學内涵,也涉及具體的社會行為準則,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多層意義。如需更全面考證,可參考《漢典》《漢書》等權威文獻。
《克己》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戰勝自我、克服個人的欲望、缺點和錯誤。
《克己》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八”字旁,右邊的是“己”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克己》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是孔子所說的:“克己複禮,為仁。”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剋己」。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克己》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克巳」,其中的“巳”字是指官吏出巡的巡察符號。
他通過不斷努力克己,最終戰勝了自己的懶惰習慣。
克己奉公、克己慎行、自助克己。
自律、自制、自控。
放縱、堕落、任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