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缽盂的意思、缽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缽盂的解釋

亦作“缽釪”。僧人的食器。亦指傳法之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王 劉 聽 林公 講, 王 語 劉 曰:‘向高坐者,故是兇物。’復更聽, 王 又曰:‘自是鉢釪後 王 何 人也?’” 唐 岑參 《太白胡僧歌》:“窗邊錫杖解兩虎,牀下鉢盂藏一龍。”《西遊記》第五三回:“聖僧啊,這鉢盂飯是 孫大聖 向好處化來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缽盂是佛教文化中重要的器具,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解析:

  1. 基本定義
    缽盂是僧人專用的食器,主要用于化緣和盛放食物。其名稱由“缽”(盛物容器)和“盂”(圓口器皿)組成,材質多為銅、鐵等金屬,也可作為誦經時的敲擊法器。

  2. 宗教象征
    在佛教中,缽盂不僅是生活用具,更象征衣缽傳承。例如《西遊記》第五十三回提到“缽盂飯是孫大聖向好處化來的”,體現其化緣功能;南朝《世說新語》以“缽釪後王”暗喻佛法繼承,凸顯其傳法意義。

  3. 曆史記載
    唐代詩人岑參的《太白胡僧歌》寫道“床下缽盂藏一龍”,側面反映缽盂在僧人日常中的神聖性。佛教經典中亦記載佛陀與弟子使用缽盂布施、修行的場景。

  4. 材質與形制
    缽盂通常為圓形,口小肚大,設計便于攜帶且不易灑漏。傳統制作強調簡樸,符合佛教“少欲知足”的戒律精神。道教雖曾使用類似器具,但功能與佛教不同。

需注意,部分資料将缽盂與道教混淆,但主流文獻均指向其佛教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缽盂的意思

缽盂是一個漢字詞語,多指佛教中用來取食物、盛水以及舍粥給人的容器。也可以泛指盛放食物或其他物品的器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缽盂的部首是钅(金字旁)和皿(裡字旁)。钅部表示與金屬、財富、珍寶等有關,皿部表示與食物、飲食有關。

缽盂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缽盂最早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佛教經典中,*********會用缽盂來存放食物,充當乞食的容器。由于佛家講究簡樸的生活方式,故此用缽盂取食已經成為了佛教的一種傳統。

繁體

缽盂的繁體字為鉢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缽盂的寫法稍有不同。缽的字形為缺口在上的器皿,而盂的字形更接近于一個傾斜的盅。隨着時間的推移,缽盂的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形式。

例句

1. 和尚手持缽盂,沿街乞食。

2. 他用缽盂舀水給大家喝。

組詞

1. 缽具:指用來取放食物的器皿。

2. 盂:作為缽盂的部分,亦可單獨指盂字所表示的器皿。

3. 缽子:指小型的缽,用于盛放食物或其他物品。

近義詞

碗、盆、缸

反義詞

杯、碟、碗碟瓢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