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克己的意思、克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克己的解释

[reasonable] 旧时商店自称价钱公道,不多赚钱

要价特别克己

详细解释

(1).谓克制私欲,严以律己。《汉书·王嘉传》:“ 孝文皇帝 欲起露臺,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 唐 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陛下敬畏天命,克己修身,诚发於中,灾销於上。”《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他如此一想,早把从前作女儿时节的行径,全副丢开,却事事克己,步步虚心的作起人家。”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真也使人敬仰 俄罗斯 民族的伟大,宽洪,克己,牺牲的精神。”参见“ 克己復礼 ”。

(2).指要价低。 老舍 《四世同堂》二:“在他的职业上,他永远极尽心,而且要钱特别克己。”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二:“ 张科长 ,你是内行,一看就晓得估价克己不克己,小号一向抱薄利多销主义的,对老区同志,尤其要克己。”


克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后汉书·陈寔传》:“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剋己反善。”《北史·魏纪上》:“去春小旱,东作不茂,忧勤剋己,祈请灵祇。”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生还真可喜,剋己自惩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克己”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自我约束来达到道德或行为上的规范。以下从词源、释义及文化应用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克”在古汉语中意为“战胜、抑制”,《汉语大词典》指出其甲骨文字形像人躬身以肩担物,引申为承担、克服;“己”指代自身。二字组合为“克己”,最早见于《论语·颜渊》的“克己复礼为仁”,强调以道德标准约束个人欲望,恢复礼制秩序。现代汉语中,“克己”泛指对私欲、情绪或行为的主动节制,如《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克制自己的私心,严格要求自己”。

二、儒家思想中的哲学意涵

在儒家体系中,“克己”是修身的重要方法论。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解:“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主张通过每日自省消除与“天理”相悖的私欲。这一思想在当代伦理学中仍具指导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将其解读为“建立道德自律的基础实践”。

三、现代社会的应用延伸

现代心理学将“克己”与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概念关联,指个体为实现长期目标而控制即时冲动的能力。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克己能力与个人成就呈显著正相关。日常语境中,“克己奉公”“克己慎行”等成语广泛应用于描述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现代汉语成语词典》特别强调其在公共事务领域的实践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克己”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è jǐ,其含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理解:

一、核心含义

  1. 克制私欲,严于律己
    指通过约束自身欲望和行为,达到道德或精神上的自律。例如《汉书·王嘉传》记载汉文帝为节省开支“克己不作”露台,体现自我约束。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也强调通过自我约束回归礼制规范。

  2. 节俭俭省
    如“自奉克己”表示生活节俭,常用于描述简朴的生活方式。

二、延伸用法

  1. 旧时商业用语
    商家自称定价公道、利润微薄,例如“要价特别克己”,强调交易中的诚信与让利。

三、文化渊源

  1. 儒家伦理思想
    作为儒家重要修养方法,“克己”被视为实现“仁”的前提,通过克制私利、遵循礼制,达到道德完善。唐代韩愈也曾以“克己修身”劝谏君主。

四、应用示例

“克己”既包含个人修养的哲学内涵,也涉及具体的社会行为准则,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多层意义。如需更全面考证,可参考《汉典》《汉书》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纳拔节半疑半信孢子植物弊屦杈杆儿尘忝斥臣炽结驰驲窗钩出出溜溜醇乐代越庖俎恶谑发颤反水不收风行一时風張風勢扶丧寡凫单鹄海涂捍逆挥金如土虎媒简质禁脔婿金鵶矜躁窘穷积钱机梭鸡园絶类离羣凯门篮板球亮光鳞鸿杳绝鹿砦鸣雨纳兰寝宴任随人造毛上丹田赏脸樿旁善俗折末生烹设饰视为畏途四月八恬如推历颓唐险不显老隰皋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