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鋪馬的意思、鋪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鋪馬的解釋

驿馬。古時驿站傳遞文書、迎送公差的坐騎。 宋 樓鑰 《攻媿錄·北行日錄上》:“遇賀正人使,先排兩馬南去。 金 法:金牌走八騎,銀牌三,木牌二,皆鋪馬也。”《元史·兵志四》:“站戶貧富不等,每戶限四頃,除免稅石外,以供鋪馬祗應。”《水浒傳》第一二○回:“ 盧俊義 聽了聖旨,宣取回朝,便同使命離了 廬州 ,一齊上了鋪馬來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鋪馬是中國古代驿傳制度中專指驿站配備的馬匹,主要用于傳遞官府文書、接送官員及運輸物資。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文獻,《元史·兵志》記載“凡站,陸則以馬以牛,或以驢,或以車,而水則以舟”,其中“馬”即指鋪馬。據《中國曆史大辭典》釋義,鋪馬制度在元代達到鼎盛,全國設有驿站約1500處,每站配備馬匹數量按等級分為三十匹、二十匹、十匹三等。

宋代鋪馬使用需持「鋪馬劄子」作為憑證,明代則改稱「馬符」。元代法令彙編《通制條格》規定,濫用鋪馬者将受「笞五十七下」的刑罰。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記中記載,元代鋪馬系統可使信件「一晝夜行二百五十至三百英裡」,印證了該制度的高效性。

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追述:「元制,驿傳有步、馬、急遞三等,急遞最遽,日行四百裡」,其中「馬遞」即鋪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鋪馬制度對明清「急遞鋪」體系産生直接影響,其管理經驗被收錄于《中國古代交通史》等權威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鋪馬”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發音區分:

一、作為驿馬的“鋪馬”(讀音:pù mǎ)

指古代驿站中用于傳遞文書、迎送公差的專用馬匹。這一含義在曆史文獻中高頻出現,例如:

  1. 功能與制度:驿站根據任務緊急程度分配不同等級的鋪馬,如金牌用八騎,銀牌三騎,木牌二騎()。
  2. 管理規範:元代《元史》記載,驿站需由“站戶”提供鋪馬及物資,并享有免稅特權()。

二、作為成語的“鋪馬”(讀音:pū mǎ)

此用法較少見,含義為“準備充分,等待時機”。需注意:

三、發音與含義關聯性

建議結合文獻原文或上下文進一步确認具體含義。如需擴展閱讀,可參考漢典及《元史》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阿羅百全比肩褂冰寒于水遲疑顧望崇匠雠閲傳達詞指寸草不留鼎革錠模多樣性二方二鍋頭鵝掌楸發策負海福禮宮棼祼圭詭麗浩壤荒色澆淺羯鼓極頭聚斂釦器禮竟立式羅幔落水狗邏司毛闆蒙族面神經秘本鳥鄉捏合盤筵庖馔骈奏屏幅鋪軌起作用山岑順心四田锼镂瑣記宿緣素知脫若烏私五賊峽江鮮耗消費品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