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坡地的意思、山坡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坡地的解釋

在山坡上的耕地。《宋史·食貨志上四》:“而 熙州 王韶 又以 河州 蕃部 近城川地招弓箭手,以山坡地招蕃兵弓箭手……人給地一頃。” 趙樹理 《三裡灣·還得參加支部會》:“人家 黃沙溝口 那十來家人給 劉家 種了兩輩子山坡地,還隻讓人家要了點山坡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山坡地是指山體表面具有一定傾斜角度的地形區域,其坡度通常介于5度至35度之間,是山地與平原地帶之間的過渡地貌類型。從漢語詞彙構成分析,"山"表示地形隆起部分,"坡"指傾斜的地面,"地"則為土地的總稱,組合後特指山體斜坡區域的土地形态。

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釋義,山坡地在地理學中指代"山體表面自然形成的傾斜地塊",其核心特征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地形坡度明顯,存在自然排水系統;二是表層土壤厚度有限,通常不超過1米;三是生态結構具有垂直分布特征。這類地貌在農業生産中需采用梯田改造高種植等特殊耕作方式。

從土地分類标準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标準(GB/T 21010-2017)将坡度大于25度的山坡地劃入限制開發區域,要求實施水土保持措施。中國山區面積占陸地總面積69%,其中可開發利用的山坡地約占山地總面積的18%,主要分布在雲貴高原和東南丘陵地帶。

在構詞法上,"山坡地"屬于偏正結構複合名詞,中心語素"地"受"山坡"修飾限定。該詞彙常見于地質勘查報告、土地管理法規文本及農業規劃文獻,現代漢語語料庫顯示其詞頻在專業文本中達0.03%,屬于次常用專業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山坡地”是一個地理與農業相關的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山坡地指位于山坡上的耕地,通常具有坡度特征。其概念源自《宋史·食貨志上四》,記載了宋朝時期對山坡地的分配政策,例如“人給地一頃”等土地管理措施。

法律範疇

根據《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其範圍不僅限于農業用地,還包含:

現實意義

  1. 農業利用:曆史上常用于種植或畜牧,如趙樹理《三裡灣》中提到的山坡地分配案例。
  2. 生态保護:濫墾可能導緻水土流失、土石流等問題,需通過植被保護等措施預防。
  3. 生态風險:過度開發可能破壞灌木林、濕地系統,甚至導緻本地物種消亡(如外來物種入侵案例)。

典型例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法律條文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宋史·食貨志》及現代水土保持相關法規。

别人正在浏覽...

邠盼呈藝叢篠從義郎迨及道儒敦敬分割浮辯凫分鋼火高郵工技功略功載孤标傲世鶴廟衡山黃杜繪飾豁險将計就計驕貴借辦解碼進擊掘門埳井之鼃來者不拒鍊精賿曹柳安緑鬓馬嚼楣棟謀命牟取木函那羅陀碰頭會皮草行芘芣貧痡輤車前清奇葩鼽鼻泉貝人情錢閃光識體失圖死緩調試望衍晚母妩麗現狀小婢子恓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