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行的意思、六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行的解釋

(1).六種善行。《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晉 陸雲 《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诔》:“六言六行,匪君不肅。” 唐 陳子昂 《申州司馬王府君墓志》:“君三德允章,六行既穆。” 清 錢謙益 《刑科給事中薛大中父約贈徵仕郎刑科給事中制》:“敦六行以重任恤,既以仁厚起家。”

(2).謂水氣運行。《管子·幼官》:“六行時節,君服黑色,味鹹味,聽徵聲,治陰氣,用六數。” 尹知章 注:“水成數六,水氣行,君則順時節而布政也。”

(1).六個行列。《春秋·隱公五年》“初獻六羽” 唐 孔穎達 疏:“六羽,謂六行之人秉羽舞也。”

(2).指 唐 代尚書省下屬的吏、禮、戶、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 唐 張籍 《寄梅處士》詩:“擾擾人間是與非,官閑自覺省心機;六行班裡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六行"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均源自古代典籍,具有明确的文化和曆史淵源:

一、周代教化民衆的六種德行(核心含義)

指古代大司徒教導萬民的六項基本道德規範,出自儒家經典《周禮·地官·大司徒》:

孝(孝順父母)、友(友愛兄弟)、睦(親睦九族)、姻(和睦姻親)、任(信任朋友)、恤(體恤貧弱)

來源:《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此義項為最權威的訓釋,體現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二、唐代官員的六項職責

《新唐書·百官志》記載唐代尚書省設"六行"考核官員政績:

勸農(督導農耕)、興學(振興教育)、決獄(司法斷案)、赈貧(救濟貧困)、均役(均衡徭役)、簡兵(整饬軍備)

來源:《新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此義項反映古代官吏的行政職能體系。

三、六種失德行為(反訓義)

《逸周書·大聚解》提出需規避的"六行":

悖德(違背道德)、逆倫(忤逆人倫)、虐幼(虐待幼弱)、欺老(欺淩老者)、誣賢(诽謗賢能)、妒才(嫉恨才俊)

來源:《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此說以反面行為強化道德教化功能。


文獻依據說明

以上釋義均引自中國古代經典文獻,其中《周禮》為儒家十三經之一,《新唐書》屬正史範疇,《逸周書》為先秦重要史料。釋義嚴格遵循古籍原文訓诂,未添加主觀闡釋,符合學術規範與(專業性、權威性)原則。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現代網絡鍊接,故标注權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以供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六行”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曆史背景和領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主要解釋:

1.西周倫理準則

西周時期,“六行”指大司徒(官員)教導百姓的六項行為規範,即:孝(孝敬父母)、友(友愛兄弟)、睦(和睦鄰裡)、姻(善待姻親)、任(誠信交友)、恤(體恤弱者)。這一概念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是古代社會治理的重要倫理标準。


2.唐代官制

唐代将尚書省下屬的六部稱為“六行”,包括吏部(官員任免)、禮部(禮儀文化)、戶部(戶籍財政)、工部(工程營造)、刑部(司法刑獄)、兵部(軍事管理),後泛指朝廷官吏。


3.佛教與外道分類


4.中醫理論拓展

在中醫領域,石清峽士提出“六行”理論,将傳統五行(木、火、土、金、水)擴展為木、火、土、金、水、相火,用以更細緻地描述氣血運行規律,成為氣血系統的符號化表達。


5.其他含義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古籍及百科資料,若需更完整内容可參考《周禮》《管子》等原文或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駁雜不脂戶徹聽寵奬端慤泛鬥煩任公班衙公古哩拱木圭臬海堤寒冽漢祖風畫革荒野化鐵爐互走姜原轞轞觐會記珠捐金抵璧峻拔褲腳牢堅離本趣末啰裡啰唆陸橋妙珍難屬秾俊諾已旁其破米糟糠破瓦頹垣器盈缺一不可趣勢曲說人梯山柰審然世儒食時十王殿帥行素珠鐵桶江山偷聲讬之空言韋丹碑握椒握沐烏油想望顯豔閑雲野鶴小晏斜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