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可叉的意思、可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可叉的解釋

亦作“ 可擦 ”。象聲詞。多形容打、砍、劈、折等聲音。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二折:“舉起我那闆斧來,覷着脖子上可叉。” 元 無名氏 《争報恩》楔子:“被我可叉一拳,丕的打倒在地。”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一折:“喚他來可擦的一刀兩段,便除了後來的禍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可叉”是一個漢語象聲詞,主要用于形容打、砍、劈、折等動作發出的聲音,尤其在古典文學作品(如元雜劇)中常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發音與詞性

    • 拼音:kě chā(部分文獻中亦寫作“可擦”)。
    • 詞性:象聲詞,模拟物體碰撞或破裂的聲響。
  2. 詞義與用法
    多用于描述暴力或劇烈動作的聲響,如武器劈砍(如闆斧)、肢體擊打(如拳擊)或物體斷裂等場景。例如:

    • “覷着脖子上可叉”(《李逵負荊》第二折),形容闆斧劈砍的瞬間聲響;
    • “被我可叉一拳,丕的打倒在地”(《争報恩》楔子),表現拳擊的力度和聲音。
  3. 變體與近義詞

    • 變體形式:“可擦”(見元雜劇《賺蒯通》第一折)。
    • 近義詞:類似“咔嚓”“嘩啦”等象聲詞,但“可叉”更偏向古典語境。
  4. 現代使用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文學或戲劇研究中。其核心仍是強調動作的突然性與力度,可通過具體語境理解細微差異。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元雜劇原文或語言學工具書(如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可叉

可叉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可以分割或切開。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口”部首,右邊是“戈”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5筆。

來源和繁體

可叉這個詞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是以古代漢字的形式傳承至今的。在繁體字中,可叉的寫法是「可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可叉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時候,可叉的寫法為「可」的上方畫下一個橫線,再與「叉」相連,形成一個整體。

例句

1. 這把刀很鋒利,可以輕易地把食物切叉。

2. 這個問題太複雜了,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可叉的讨論。

組詞

可叉可以與其他漢字組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1. 切叉 - 意思是用刀具将物體分割成兩部分。

2. 分叉路徑 - 意思是在道路或選項中有兩個以上的選擇路徑。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可切、可割、可斬

反義詞:不可叉、不可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