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小馬。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未有咫角驂駒而能服重緻遠者也。”
“骖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小馬,即年幼或體型較小的馬匹。
詞源與結構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漢代劉向的《新序·雜事五》:“未有咫角骖駒而能服重緻遠者也。”
此句意為:沒有短角的小馬能負重遠行,比喻年幼或能力不足者難以承擔重任。
用法與延伸
該詞多用于古籍,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相關成語如“骖鸾馭鶴”“龍駒鳳雛”等,多與馬或神獸相關,但“骖駒”本身無明确近反義詞記錄。
綜合解析
結合文獻,“骖駒”不僅指小馬,還隱含“未成熟”“能力有限”的象征意義,常用于類比或借喻語境中。
骖駒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種馬匹的名稱。
骖駒由兩個部首組成,骖(馬)和駒(馬),共有16個筆畫。
骖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詩經》中的《小雅·骖骖》一詩,其中“骖骖”指的就是高尚的骖駒。
在繁體字中,骖駒的寫法依然是骖駒。
古時候,骖駒的字形略有變化,骖的寫法是“䶞”,駒的寫法是“馗”。
他駕着一匹骖駒飛馳而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骖駒的組詞有:骖駒奔騰、骖駒飛翔、骖駒嘶鳴等。
骖駒的近義詞有:駿馬、良駒、良駿。
骖駒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