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要用兩人擡的裝財物等的行李。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黑頭爰立紀略》:“其積貲財,頻從入京買米之車載去,而母歸所隨箱槓不與焉。”
“箱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箱杠(拼音:xiāng gàng,注音:ㄒㄧㄤ ㄍㄤˋ)指需要用兩人擡運的、裝有財物等物品的行李。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描述一種需協作搬運的箱狀重物。
明代劉若愚在《酌中志·黑頭爰立紀略》中記載:“其積貲財,頻從入京買米之車載去,而母歸所隨箱槓不與焉。”
此例中,“箱杠”指代未被帶走的貴重行李,側面反映其體積和重量需多人搬運的特點。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運輸場景,強調行李的體量及搬運方式,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辭海》或《酌中志》相關章節。
《箱杠》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思是箱子上的橫木。箱杠通常是用于支撐箱子的橫梁,使得箱子更加穩固。
《箱杠》這個詞可以根據部首來拆分為「木」和「上」。其中,部首「木」表示與木材相關,表示物體的本質是由木料構成的;部首「上」表示位置的關系。
從筆畫的角度來看,「箱」字的筆畫數為四畫,「杠」字的筆畫數為七畫。
《箱杠》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字字形的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箱」字和「杠」字的書寫形式與簡體字有所不同。繁體字中的「箱」字是「襄」字與「共」字的合體,意為堆積或累積;而「杠」字是由「木」坐于「岡」上,代表着木料放在高處的意象。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箱」字的寫法與現代相似,展現了木料堆疊在一起的形态;而「杠」字則表現為木料橫架于兩側的形狀,更強調了橫木的特征。
1. 他用堅固的箱杠加固了這個木箱。
2. 他手腳麻利地将箱杠固定在了木箱上。
3. 現代物流行業的發展,使得箱杠的使用更加方便。
組詞:木箱、橫杠、木梁、箱子、箱體
近義詞:箱梁
反義詞:箱子、杆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