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墨缞的意思、墨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墨缞的解釋

黑色喪服。《魏書·李彪傳》:“愚謂如有遭大父母、父母喪者,皆聽終服……其軍戎之警,墨縗從役,雖愆於禮,事所宜行也。”《舊五代史·梁書·敬翔傳》:“臣聞 李亞子 自墨縗統衆,於今十年,每攻城臨陣,無不親當矢石。”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癸酉之變》:“時 科爾沁 貝勒 鄂爾哲依圖 有母喪,聞變,墨縗守 神武門 外,紀律頗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墨缞”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喪服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墨缞(拼音:mò cuī)指古代用黑色粗麻布制成的喪服。其中:

二、文化背景補充

  1. 與“墨绖”的關聯
    部分文獻中可能出現“墨绖”(mò dié)的寫法,指喪服上的麻布帶子。兩者區别在于:

    • 缞:整體喪服;
    • 绖:系在頭部或腰間的麻帶。
  2. 曆史制度中的使用
    古代官員需為父母守喪(丁憂),期間穿素服、不任官職。但特殊情況下,皇帝可命官員“墨绖出山”,即穿着黑色喪服出仕,以示“奪情”(以國事為重暫緩守孝)。

三、常見混淆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服制度或相關成語(如“墨绖從戎”),可參考曆史文獻或禮儀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墨缞的意思

《墨缞》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為“即墨翻書的時候,書頁上的墨痕”。它形象地描述了翻閱書籍時由于墨水殘留在書頁上而出現的墨痕,意指閱讀過程中對書籍的熱愛和頻繁翻閱的痕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墨缞》的部首是“缶”。“缶”是一個表示“盛器”的部首,象征着盛放、貯存等含義。它的總筆畫數為14,屬于中等偏上的複雜漢字。

來源和繁體

《墨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勰的著作《文心雕龍·修辭》。它在傳世版本中為簡化字,沒有對應的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現代《墨缞》的寫法與古代有一定差異。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墨缞》的古代寫法為“墨截”,表示用墨染污紙張。

例句

1. 他經常翻閱這本書,書頁上已留下了深深的墨缞。

2. 每一頁都被她用筆勾勒出墨缞,證明了她對知識的渴望。

組詞

墨缞技法、墨缞書法、墨缞印記

近義詞

墨迹、墨漬、墨蹟

反義詞

清新、潔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