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墨缞的意思、墨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墨缞的解釋

黑色喪服。《魏書·李彪傳》:“愚謂如有遭大父母、父母喪者,皆聽終服……其軍戎之警,墨縗從役,雖愆於禮,事所宜行也。”《舊五代史·梁書·敬翔傳》:“臣聞 李亞子 自墨縗統衆,於今十年,每攻城臨陣,無不親當矢石。”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癸酉之變》:“時 科爾沁 貝勒 鄂爾哲依圖 有母喪,聞變,墨縗守 神武門 外,紀律頗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墨缞(mò cuī)是古代喪服制度中的特殊服飾,指用黑色粗麻布制成的喪服。該詞由“墨”與“缞”組合而成,“墨”指黑色,“缞”即古代喪服中披于胸前的粗麻布條。其特殊之處在于突破傳統五服禮制中“尚白”的規範,以黑色表達哀悼,主要見于戰争時期或特殊曆史背景下簡化喪儀的臨時舉措。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墨缞屬于“變禮”範疇,最早可追溯至《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中“子墨衰绖”的典故,描述晉襄公為快速迎戰敵軍而将白色喪服染黑的行為。這一制度在《宋史·禮志》中亦有印證,南宋朝廷曾因戰事頻繁,允許将士穿着墨缞替代傳統斬衰。

從服飾形制分析,墨缞保留喪服“披麻戴孝”的基本特征,但通過顔色變異實現“兇中從權”的禮儀功能,反映出中國古代禮制“經權結合”的實踐智慧。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墨缞”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喪服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墨缞(拼音:mò cuī)指古代用黑色粗麻布制成的喪服。其中:

二、文化背景補充

  1. 與“墨绖”的關聯
    部分文獻中可能出現“墨绖”(mò dié)的寫法,指喪服上的麻布帶子。兩者區别在于:

    • 缞:整體喪服;
    • 绖:系在頭部或腰間的麻帶。
  2. 曆史制度中的使用
    古代官員需為父母守喪(丁憂),期間穿素服、不任官職。但特殊情況下,皇帝可命官員“墨绖出山”,即穿着黑色喪服出仕,以示“奪情”(以國事為重暫緩守孝)。

三、常見混淆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服制度或相關成語(如“墨绖從戎”),可參考曆史文獻或禮儀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八街九陌辯省比倫赤鐵初初純厚摧嗺悼悔倒述大清早斷念朵頤逢蒙視豐龐浮腫共財貫矢關稅鼓誘鼾息戶席減壓嘉遇驚伏金正棘實積猥巨雀舉顯居貞爛黃虀冷漠龍閣鹭嶼髦髿美甘甘沒後程冥彊軿軒匹夫有責恰巧請纓窮寡散樗三遷之教商宜折納神志送意踏鞽跳號鐵面禦史鐵牌體乾同指推排微指遐邦庠學獻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