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表示數目的符號。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見在 紹興 鄉間,頗有以數目字為名者。” 茅盾 《陀螺》:“這可以用數目字來求得的。”
“數目字”是漢語中表示具體數量概念的符號或文字,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如下:
符號屬性
數目字即數字,是表示數目的符號,用于量化事物或表達順序。例如漢字中的“一、二、三”或阿拉伯數字“1、2、3”均屬于數目字。
與“數目”的區别
“數目”指事物的具體數量(如“學生數目”),而“數目字”是表達數量的符號(如“屏幕上顯示數目字”)。
日常生活
用于表達時間(如“三點鐘”)、年齡(“三十歲”)、價格(“五元”)或電話號碼等。
統計與記錄
常見于數據統計(如“出席人數用數目字顯示”)或曆史文獻(清代俞樾記載紹興人以數目字取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春在堂隨筆》《海上花列傳》等文獻中的用例。
數目字是指用來表示數量或數字的一種漢字,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字。
數目字的拆分部首是“兒”,它是表示兒童的意思。總的來說,數目字的構成較為簡單,多數都是由幾筆直線組成。
數目字源自古代的“算術”和“記數”需求,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數字的概念逐漸形成,并通過漢字而得到表達。
數目字的繁體寫法與簡體大緻相同,隻是在形态上稍有差異。例如,“一”在繁體中寫作“壹”,“二”寫作“貳”等。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例如,“一”在篆書時期的寫法是一個斜線,“二”則更接近正方形。這些變化主要是因為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書寫風格。
1. 這個圖書館藏書十分豐富,數目字多得讓人難以想象。
2. 這場比賽的觀衆數目字創下了曆史紀錄。
數目、數目表、數目繁多、數量、數量關系等
數字、數字字、阿拉伯數字
文字符號、文字、文化、文字表達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