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祿兒的意思、祿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祿兒的解釋

唐玄宗 時宮内對 安祿山 的戲稱。 唐 張祜 《華清宮和杜舍人》:“雪埋妃子貌,刃斷 祿兒 腸。”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豫章 《中興碑》詩:‘ 明皇 不作包荒計,颠倒四海由 祿兒 。’按,《祿山事迹》雲:‘正月二十日, 祿山 生日,賜物甚多。後三日,召 祿山 入内, 貴妃 以錦繡綳縛 祿山 ,令内人以綵輿舁之,宮中歡呼動地。 明皇 使人問之,報雲: 貴妃 與 祿山 作三日洗兒。 明皇 就觀之,大悅。因賜 貴妃 洗兒金銀錢物,極歡而罷。自是宮中皆呼 祿山 為 祿兒 ,不禁其出入。’” 宋 楊萬裡 《浯溪賦》:“雖微 祿兒 , 唐 獨不霣厥緒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祿兒”是唐代宮廷中對安祿山的戲稱,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祿兒”是唐玄宗時期宮中對安祿山的戲稱,帶有調侃或諷刺的意味。這一稱呼常見于唐代詩文及後世文獻記載,如張祜《華清宮和杜舍人》中“刃斷祿兒腸”即暗指安祿山叛亂被殺的結局。

  2. 曆史背景
    安祿山因受唐玄宗和楊貴妃寵信,被收為養子,宮中常以“祿兒”稱呼他,體現其特殊地位。例如《祿山事迹》記載,安祿山生日時曾獲大量賞賜,貴妃甚至用錦繡包裹他,戲稱其為“祿兒”。

  3. 語言構成

    • “祿”取自安祿山的名字;
    • “兒”為後綴,既表親昵(如“孩兒”),也可能暗含貶義(如“小兒”),具體語境需結合史料分析。

文學引用

宋代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評價:“明皇不作包荒計,颠倒四海由祿兒”,借“祿兒”代指安祿山叛亂導緻的盛唐衰落。

“祿兒”是特定曆史語境下的戲稱,既反映安祿山受寵時的宮廷關系,也暗示其叛亂帶來的政治動蕩。該詞多見于唐代至宋代的詩文評論,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情感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祿兒

祿兒(lù ér)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與筆畫

祿字的部首是示部(礻),由父母各自分開的手,表示祭祖的禮儀。祿字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祿字最早來源于甲骨文,古代指官職中的俸祿以及普通民衆的財産、收入。在現代漢語中,祿一般用來表示人的收入、財富、福利或神靈的庇佑。

繁體

在繁體字中,祿字由示部(礻)和錄部(錄)組成,其中錄部表示記錄、記載。這種寫法在繁體字地區如台灣、香港等被廣泛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祿字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用示部(礻)上面加上“彔”字旁,表示報答和獎勵。

例句

1. 他通過努力工作,終于獲得了豐厚的祿兒。

2. 這位富商在一夜之間失去了所有的祿兒。

組詞

祿蓋(lù gài):指官職中的俸祿和封官印的覆蓋物。

福祿(fú lù):指幸福和福報。

祿位(lù wèi):指官員的職位和等級。

近義詞

財富、財産、收入

反義詞

貧困、貧窮、貧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