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繡有連理枝的短上衣。 唐 許景先 《折柳篇》:“寶釵新梳倭堕髻,錦帶交垂連理襦。”
“連理襦”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繡有連理枝圖案的短上衣,其中“連理枝”象征愛情或夫妻恩愛,常見于古代服飾裝飾。該詞出自唐代許景先的《折柳篇》:“寶钗新梳倭堕髻,錦帶交垂連理襦。”(、3、6、8均提及此出處)
詞源背景
連理枝是傳統文化中代表夫妻情深的意象(如白居易《長恨歌》中“在地願為連理枝”),“襦”為短上衣。二者結合既體現服飾工藝,又隱含對美好情感的寄托。
發音與結構
拼音為lián lǐ rú,由“連(半包圍結構)+理(左右結構)+襦(左右結構)”組成。
若需探究詩句中的具體意象或連理枝文化内涵,可進一步查閱《折柳篇》及相關服飾研究。
連理襦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描述古代女子穿的衣服。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衣”和“父”,其中“衣”是表示衣服的意思,而“父”則是該詞的聲旁。它的筆畫數目為17畫。
“連理襦”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文學作品。它最早見于唐代文學家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之一:“聯翩連理襦,辘辘連鎖裳。” 這裡的“連理襦”用于形容紛亂纏繞的衣裳。
在繁體字中,連理襦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化。在古時候,連理襦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無論怎樣寫,它的本意和詞義并沒有發生變化。
她身穿一件精美的連理襦,在舞台上優雅地演奏着古琴。
1. 連衣裙:女性常穿的一種連體衣服。
2. 褴褛衣襦:指破舊、髒亂的衣襦。
3. 衣冠楚楚:形容儀表整潔,穿着華麗。
4. 衣錦還鄉:形容由貧窮環境回到富裕環境。
連衣裙、長衫、長袍、外衣
裸體、赤身、光膀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