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烈的意思、抗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烈的解釋

高亢激烈。《晉書·周處周訪等傳贊》:“ 孟威 抗烈,心存舊主。”《魏書·崔光韶傳》:“ 光韶 性嚴毅,聲韻抗烈,與人平談,常若震厲。” 唐 吳兢 《貞觀政要·任賢》:“ 世南 雖容貌懦弱,如不勝衣,而志性抗烈,每論及古先帝王為政得失,必存規諷,多所補益。” 清 吳偉業 《梅村詩話》:“ 錢宗伯 為詩哭之,得百二十韻。其序《浩氣吟》,文辭抗烈,絶可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抗烈”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尚未形成獨立詞條,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角度解析。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抗”指抵禦、抗拒,如“抗争”“抵抗”;“烈”形容氣勢盛大、剛直激烈,如“激烈”“剛烈”。二字組合可理解為“以激烈方式對抗”或“剛強不屈的抵抗姿态”。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偶見于複合句式,如《漢書·叙傳》載“抗烈威靈”,此處“抗烈”為并列短語,表“彰顯威儀之剛烈”。當代使用多集中于文學語境,如作家王蒙曾描述“抗烈的民族氣節”,特指不屈不撓的精神狀态。

需注意,“抗烈”尚未被《漢語大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收錄,建議使用更規範的“剛烈”“激烈”“抗争”等詞彙表達相近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

“抗烈”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形容性格或聲調的高亢激烈

  1. 基本含義
    指人的性格剛毅、言辭或聲調激昂有力,帶有強烈的情緒表達。例如《魏書·崔光韶傳》提到“聲韻抗烈”,形容說話時語調铿锵有力。
  2. 古籍例證
    • 《晉書》中“孟威抗烈,心存舊主”,描述人物堅守氣節。
    • 唐代吳兢《貞觀政要》稱虞世南“志性抗烈”,強調其剛直性格。

二、形容勇敢抵抗的品格

  1. 引申含義
    現代用法中,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勇敢抵抗強敵,毫不畏懼”。例如用于稱贊不畏艱難、堅持鬥争的精神。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書》《魏書》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漢典等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兵威拂士伯翁殘英讒害床母春旦丹桂東作頓履費鈔風壇分化瓦解麸皮夫妻反目公評乖裂故技重演好修亨生車鶴塞洪族回飈賄營佳辰賈楚講貫盡規激咽課程羸兵連笮利筭龍骥買山錢明坦内庭泥漿濃眉偏蝕七姑子氣合欽産擎露青絲白馬搉慮戎器若箇贍宏食墨守道安貧宿本擿語同厠兔輝忘情文帖五輪無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