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履的意思、頓履的詳細解釋
頓履的解釋
謂隨着音樂節拍踏足。 北周 庾信 《和詠舞》:“頓履隨疎節,低鬟逐上聲。”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履的解釋 履 ǚ 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 踐踩,走過:履曆(.個人的經曆;.記載履曆的文件)。履任。履險如夷(走在險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畏懼,又喻安全地度過險境)。如履薄冰(身臨其境)。
網絡擴展解釋
“頓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種解釋,具體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本義與文學場景的用法(常見于古詩文)
指“隨着音樂節拍踏足”,常見于描述舞蹈或節奏動作。例如北周庾信《和詠舞》中的詩句:“頓履隨疎節,低鬟逐上聲。”。這種用法強調動作與音樂的配合,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
二、現代引申義(更普遍的成語用法)
形容“因畏懼困難而猶豫不前”。例如:
- 基本含義:原指行走時突然停下,現比喻遇到挑戰時退縮。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面對風險、難題時的心理狀态,如:“他本有能力競聘,卻因擔心失敗而頓履不前。”
補充說明
- 詞義演變:古義側重具體動作,現代更偏向抽象的心理狀态。
- 權威性參考:建議優先參考《漢語詞典》《成語辭典》等工具書(如的查字典釋義)。
若需更深入解析,可提供具體語境以便進一步甄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履(dùn lǚ)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停止行走或遲疑不前。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止”(zhǐ),右邊的部首是“履”(lǚ)。它的筆畫數為12畫。
《頓履》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論語·公冶長》一章中的一句話:“而遲疑頓履, 欲往而不行, 橫使心於斯。” 這句話意味着在某事上遲疑不決、猶豫不前。
在繁體字中,頓履的寫法為「頓履」,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也有些許差異。這個字可以在小篆字中找到其原始形态。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發生了變化,演變成了現代的書寫形式。
下面是一些使用頓履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在面對重要決定時常常頓履不前。
2. 當她聽到壞消息時,她的步伐頓履了下來。
3. 在外人面前他勇敢無畏,但内心深處卻常有頓履的不确定感。
一些與頓履相關的詞語包括:猶豫、遲疑、躊躇、停滞。這些詞語都傳達了一種猶豫不決或不确定的情緒。而與頓履意義相反的詞語可以是:果斷、堅定、毅然。這些詞語表示一個人行動果斷,沒有猶豫。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再次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