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拂士的意思、拂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拂士的解釋

[wise counsellor] 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

入則無法家拂士。——《孟子·告子下》

詳細解釋

輔佐的賢士。拂,通“ 弼 ”。《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朱熹 集注:“拂士,輔弼之賢士。” 宋 範成大 《館娃宮賦》:“蓋自有以賈禍,非天為之孽。方其銜哀茹痛,抆淚飲血;儼拂士於前庭,尅三年而報越。”《明史·楊爵傳》:“諍臣拂士日益遠,而快情恣意之事無敢齟齬於其間,此天下之大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拂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


詳細釋義

  1. 詞源與通假
    “拂”通“弼”(bì),意為輔佐、匡正;“士”指有才能的人。合稱“拂士”,即輔佐君主的賢臣。

  2. 語境用法

    • 多用于強調國家治理需内外兼修。例如《明史》中提到“拂士”與“诤臣”并列,指敢于直谏的賢臣。
    • 反義詞為“敵國外患”,二者共同構成國家存亡的辯證關系。
  3. 現代延伸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8)提出“指揮家”或“士人操守”等引申義,但缺乏古籍依據,需謹慎采納。


例句參考

  1. 燕國無“法家拂士”,終緻滅亡。(《孟子》引申例)
  2. 宋人範成大賦文:“俨拂士於前庭,克三年而報越。”(曆史文獻用例)

“拂士”是典型的文言詞彙,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核心含義為“輔佐君主的賢士”,讀音為bì shì,使用時需注意與“法家”搭配的經典表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孟子》原文及朱熹集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拂士

拂士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含義

拂士可以指一個人對世俗規範和道德準則持有不同看法的人。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走自己的路不受限于傳統觀念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拂士由“扌”和“士”兩個部首組成。它一共由9個筆畫組成。

來源

拂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荀子·雍也》一文之中。它被用來描述自由奔放的人,不受約束。

繁體

拂士的繁體字是「拂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拂士的寫法有時候會略有不同。但主要是由扌和士兩個部首構成的。

例句

他是個真正的拂士,總是堅持自己的信仰。

組詞

拂士可以組成一些詞語,如拂世、拂俗。

近義詞

與拂士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自由思想者”、“不拘一格”。

反義詞

與拂士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墨守成規”、“傳統主義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