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大略。《墨子·經下》“擢慮不疑” 清 孫诒讓 間诂:“擢當作搉,形近而誤,亦作榷。《廣雅·釋訓》雲:‘揚搉嫴榷無慮都凡也。’凡古書言大略計算者,重言之曰揚搉、嫴榷、無慮,單言之曰榷,曰慮……此又合兩文言之曰‘搉慮’,其義一也。”
“搉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字形演變:
原詞“搉”通“榷”,因形近而誤寫(如《墨子·經下》中的“擢慮不疑”,清代孫诒讓考證應為“搉慮”)。
關聯詞彙:
與“揚搉”“嫴榷”“無慮”等同義詞并列使用,均表達“大略”之意。單獨使用時,“榷”“慮”亦可表示類似含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引用或相關詞彙,可參考《墨子》《廣雅》等文獻的注釋資料。
搉慮(rù lǜ)是一個漢字詞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它的意思是指百計思索,思慮周詳。可以理解為思考和考慮的意思。
搉慮的部首是手(扌)部,它的總筆畫數是9。
搉慮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詁篇》中,它是先秦時期古代漢字的一部分。在繁體中,搉慮的寫法為擽慮。
在古代,搉慮的寫法還存在變體。例如,清代錢大昕等人在《康熙字典》中将搉慮寫成穴慮,表示其變體寫法。
1. 他對每個決策都非常慎重,總喜歡搉慮再三。
2. 在面臨人生重大抉擇時,我們應該仔細搉慮,避免草率行事。
搉慮作為一個獨立的詞語,常見情況下不與其他詞語組合。但是,在句子中可以與其他動詞、名詞等詞語搭配使用,如搉慮決策、搉慮問題、搉慮思考等。
近義詞:思考、考慮、思慮、深思熟慮
反義詞:草率、輕率、不加思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