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五體。 唐 慧琳 《一切經音義》卷四四:“五輪者謂左膝、右膝、左手掌、右手掌、頭頂,是為五輪。五處皆須至地,虔誠作禮。常以此五處至地禮敬三寳,當來成佛之時,五處皆有千輻輪相顯現也。”
(2).佛教謂眼有血、風、氣、水、肉五輪。因用以指眼睛。 宋 蘇轼 《贈眼醫王彥若》詩:“吾於五輪間,蕩蕩見空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眼有五輪》:“按《龍樹王菩薩論》有‘五輪,血、風、氣、水、肉’。五輪應五臟也。”
(3).指佛手掌五指。《楞嚴經》卷一:“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 清 周亮工 《佛手拑》詩:“遙識五輪宣示意,雲中金色軟如綿。”
“五輪”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五輪學說是中醫眼科的核心理論,将眼部分為五個區域,對應五髒功能:
該理論源自《靈樞·大惑論》,後由唐代醫家系統化,成為眼科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
現代語境下,“五輪”主要指中醫眼科理論,其他含義多用于特定領域或古籍。如需進一步了解中醫臨床應用,可參考《審視瑤函》《太平聖惠方》等典籍。
《五輪》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五個輪回,通常用于佛教中對于衆生循環投胎輪回的描述。
《五輪》的拆分部首是車部(辶),筆畫數為十二畫。
《五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經典。佛教認為人們在世界上經曆五個輪回,即生、老、病、死和冥府的輪回。
《五輪》的繁體形式為「五輪」。
在古時候,「五輪」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五個圓形的輪子表示,以示循環往複之意。
1. 衆生在這個世間上經曆着生老病死和「五輪」的循環。
2. 學習佛法可以幫助我們擺脫「五輪」的輪回。
組詞:五蘊、五行、五戒、五明、五常。
近義詞:五蘊、五行。
反義詞:涅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