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輪的意思、五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輪的解釋

(1).即五體。 唐 慧琳 《一切經音義》卷四四:“五輪者謂左膝、右膝、左手掌、右手掌、頭頂,是為五輪。五處皆須至地,虔誠作禮。常以此五處至地禮敬三寳,當來成佛之時,五處皆有千輻輪相顯現也。”

(2).佛教謂眼有血、風、氣、水、肉五輪。因用以指眼睛。 宋 蘇轼 《贈眼醫王彥若》詩:“吾於五輪間,蕩蕩見空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眼有五輪》:“按《龍樹王菩薩論》有‘五輪,血、風、氣、水、肉’。五輪應五臟也。”

(3).指佛手掌五指。《楞嚴經》卷一:“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 清 周亮工 《佛手拑》詩:“遙識五輪宣示意,雲中金色軟如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輪"在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釋義,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核心概念:

一、佛教術語

指禮拜時的五體投地儀式,包含雙肘、雙膝與額頭的觸地動作,象征對佛法僧三寶的至誠恭敬。《佛學大辭典》記載此為"五輪投地"的簡化表達,體現修行者破除五毒煩惱的決心。相關儀軌在《大藏經·毗尼日用》中有詳細記載。

二、中醫眼科理論

中醫将眼部結構劃分為五個對應髒腑的功能區域,形成"五輪學說":《中醫大辭典》明确記載血輪(目眦)屬心、氣輪(白睛)屬肺、風輪(黑睛)屬肝、水輪(瞳孔)屬腎、肉輪(眼睑)屬脾。該理論源自《黃帝内經》,成為眼科疾病辨證論治的基礎框架。

三、其他傳統釋義

《漢語大詞典》另收錄兩種古典用法:①指古代兵器中的五種圓刃兵器;②特指佛教五輪塔,其方圓造型象征地水火風空五大要素。此類釋義常見于唐宋時期的宗教建築文獻與兵器譜錄。

網絡擴展解釋

“五輪”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中醫眼科理論

五輪學說是中醫眼科的核心理論,将眼部分為五個區域,對應五髒功能:

  1. 肉輪:指上下眼睑(胞睑),屬脾,主肌肉。眼睑腫脹、下垂等病症多與脾胃失調相關。
  2. 血輪:指内外眼角(兩眦),屬心,主血脈。目赤、眦部充血等常反映心火亢盛或小腸積熱。
  3. 氣輪:指白睛(鞏膜及結膜),屬肺,主氣。白睛發紅、幹澀多與肺熱或大腸燥結有關。
  4. 風輪:指黑睛(角膜),屬肝,主風。黑睛病變如角膜炎多責之于肝膽濕熱。
  5. 水輪:指瞳神(瞳孔及晶狀體等),屬腎,主水。視力模糊、内障等病症常與腎精不足相關。

該理論源自《靈樞·大惑論》,後由唐代醫家系統化,成為眼科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


二、佛教及其他含義

  1. 佛教五體:指頭頂、雙膝、雙掌五處觸地禮拜的姿勢(唐慧琳《一切經音義》),象征虔誠禮佛。
  2. 眼睛代稱:佛教将眼分為血、風、氣、水、肉五輪,如蘇轼詩句“吾于五輪間,蕩蕩見空曲”即用此典。
  3. 車輛比喻:在漢語中引申為車輛整體,含“全面、完整”之意(多見于古語)。

現代語境下,“五輪”主要指中醫眼科理論,其他含義多用于特定領域或古籍。如需進一步了解中醫臨床應用,可參考《審視瑤函》《太平聖惠方》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朋版曹苞苴竿牍悲東門邊橑邊饟才技钗鸾稱諱晨裝春素道子地痞杜葵敦圄哆然遏密非道廢然而返峯嶺風壤鋼絲床弓膠管城憨急蒿惱烘明洪甯皇曆挾藏甲匠疥癢棘木之下極推瘠瘵俊廚顧及可勝孔瘁略行靈壽六道秘密奶食秋淚漆文筌蹏全牲曲率溶洩詩醼順考貪生怕死騰摧僞怠鄉良人鄉谒現薩消愁隙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