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慷慨悲歌的意思、慷慨悲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慷慨悲歌的解釋

情緒激昂地放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語出 晉 陶潛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 鐘期 信為賢。”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套曲:“慷慨悲歌,空敲唾壺,落魄無成, 新豐 逆旅。”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查初白詩》:“中年遊中州,地多勝蹟,益足以發抒其才思,登臨懷古,慷慨悲歌,集中此數卷為最勝。” 峻青 《海嘯》第四章:“那副肅穆、莊嚴的神氣,使人想起慷慨悲歌奔赴戰場的壯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慷慨悲歌”是漢語中用于形容悲壯激昂情緒與行為的經典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結構 該成語由“慷慨”與“悲歌”兩個古典語素構成。其中“慷慨”最早見于《史記·項羽本紀》“慷慨而自為”,指情緒激昂、胸襟開闊;“悲歌”源自《樂府詩集》,特指用悲怆曲調詠唱。二者結合形成複合意象,最早完整記載見于清《日知錄》對戰國義士的評述。

二、核心語義

  1. 本義層面:指以悲壯姿态放聲高歌,常見于訣别場景。如《戰國策》記載荊轲刺秦前“高漸離擊築,荊轲和而歌”的典型情境。
  2. 引申義項:現多用于形容為正義事業表現出的悲壯氣概,如文天祥《正氣歌》所載“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的忠烈精神。

三、文學應用 該成語高頻出現于曆史題材創作,清代趙翼《瓯北詩話》特别指出其“既含燕趙風骨,又具楚辭遺韻”的審美特質。現代漢語中常用于讴歌革命志士,如方志敏《可愛的中國》所述“為着共産主義犧牲,那是我十分情願的”即屬此範疇的典型表達。

(主要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慷慨悲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情緒激昂地高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最早記載: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描述項羽在垓下之圍時的悲壯場景。
  2. 文學引用:晉代陶淵明在《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中寫道:“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進一步強化了該成語的文化意象。

三、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擴展


如需更深入的文學典故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或陶淵明詩作。

别人正在浏覽...

哀悫本統碧粼粼比侔禀才波羅奢花蠶頭馬尾吃喜大春大動脈大磬釣師第八砥尚東遮西掩附名腐棄告訴高哲孤傲鬼水還反鶴巢雲合鬟圜轉降德蒹葭玉樹駕烏鵲荊笄虮虱臣究研雞眼卷旗息鼓科鬥子懶婦龍興寺明溝缪荃孫睦鄰政策納財凝眸扭扭屹屹噴噴香七商人輪子溶結入籍上中農衰衣霜笳書根水漲船高松紋蒜瓣兒堂長偷渡外言微法拉僞金錢五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