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頭馬尾的意思、蠶頭馬尾的詳細解釋
蠶頭馬尾的解釋
指 顔真卿 書法的特征。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三:“﹝ 顔真卿 死﹞後有商人遇之於 羅浮山 ,寄書至 偃師 。 顔氏 守塋者曰:‘此先太師親翰,書法蠶頭馬尾,真得仙也。’”參見“ 蠶頭鷰尾 ”。
詞語分解
- 蠶頭的解釋 一種狀如蠶頭的人參。古人認為是一種最好的人參。 宋 蘇轼 《紫團參寄王定國》詩:“蠶頭試小嚼,龜息變方騁。” 王文诰 輯注:“俗稱人參如蠶頭者最良。”
- 馬尾的解釋 .馬的尾巴。《禮記·曲禮上》:“立視五巂,式視馬尾,顧不過轂。”《後漢書·公孫述傳》:“ 漢 ( 吳漢 )堕水,緣馬尾得出。” 唐 李賀 《酬答》詩之一:“行處春風隨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菼的别
網絡擴展解釋
“蠶頭馬尾”是一個與書法藝術相關的成語,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書法術語(主要含義)
本義:形容唐代書法家顔真卿的筆法特征,具體表現為起筆圓潤如蠶頭,收筆輕提出鋒如馬尾。這種筆法體現了顔體楷書特有的厚重與靈動結合的特色,常見于其代表作《顔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等。
該說法源自宋代李石《續博物志》記載的轶事:顔真卿去世後,有商人在羅浮山遇見他,帶回其親筆書信。顔氏後人通過“蠶頭馬尾”的筆迹特征,确認此為真迹。
二、引申義(較少見)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可比喻事物開頭與結尾的對比,如文章、項目等開頭精彩而結尾潦草。但此用法多見于權威性較低的來源,可能與原意存在混淆。
補充說明:
- 與“蠶頭燕尾”的區别:部分文獻提到類似術語“蠶頭鷰(燕)尾”,指隸書中橫畫的起筆與捺腳的寫法,需注意二者在書法中的不同應用場景。
- 語言演變:漢字“尾”在古漢語中可讀作“yǐ”,因此“馬尾”與“馬yǐ”為同一詞的不同注音形式。
建議優先參考書法專業文獻(如、5、7)理解該詞本義,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蠶頭馬尾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形容事情或人物始終是個頭大尾小,前後不一緻。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蠶頭和馬尾。
蠶頭的字形由蟲和頭兩個部首構成,蟲代表蟲類動物,頭代表動物的頭部。馬尾的字形由馬和尾兩個部首構成,馬代表馬類動物,尾代表動物的尾部。這兩個字的筆畫分别是蠶頭:9畫,馬尾:7畫。
《蠶頭馬尾》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使用的漢字寫法較為繁瑣。在古時候,蠶頭馬尾的寫法可能是蠶頭馬尾,其中的蠶是指蠶的意思,頭指的是頭部,馬則是馬類動物,尾是指尾部。在繁體字中,蠶的字形與簡體中的蠶相同,隻是筆畫數量更多。
例句:他的計劃總是蠶頭馬尾,沒有一個能夠完整實施。
在組詞方面,蠶頭馬尾可以與其他成語搭配使用,如螞蟻搬家、牛頭不對馬嘴等。近義詞類似于前後不一,始終相反,前後不搭等表達相同或類似的意思。反義詞可能是完美一緻、始終如一等表達相反的意思。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你理解《蠶頭馬尾》這個詞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